阅读历史 |

第1682章 再补一刀(1 / 2)

加入书签

第1682章 再补一刀

事态的发展正如常浩南所预料的那样。

华盛顿方面对这类消息的保密能力就如同沙滩上的城堡。

看着结实,其实一个浪打过来就什麽都不剩了。

就在当天下午,几家北美权威媒体几乎在同一时段抛出了一条重磅新闻。

核心内容惊人地一致,均引述自所谓「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知情人士」

「据可靠消息透露,京城方面已就缓和近期紧张的经贸与科技关系,与华盛顿展开高层级接触,对话氛围积极务实,双方有望最早于下月达成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谅解备忘录……」

「该备忘录核心内容预计将包括:全面解除自2014年12月31日以来双方相互施加的全部贸易限制丶技术封锁及实体清单制裁,同时,美国部分尖端科技企业,如SpaceX,将在『信标』空间站计划中提供关键性协助,以换取市场准入与更广泛的合作空间……」

「……」

在随后的几个小时内,这条经过精心「加工」的消息,就如同海啸般席卷了全球舆论场。

消息以光速占据了全球几乎所有主要新闻网站丶电视台丶广播电台的头版头条和黄金时段。

无论此刻是东亚的傍晚丶欧洲的正午还是美洲的清晨,无数主持人丶评论员丶分析师都被紧急召集,围绕着这个突如其来的「破冰信号」展开连篇累牍的解读丶分析和猜测。

反应最快丶也最为喜出望外的,莫过于近半年来在两大巨人夹缝中左右为难丶饱受经济牵连之苦的欧洲。

欧盟委员会几乎在报导发出的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官方回应。

委员会发言人的声明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欣喜,甚至选择性忽略了消息源仅仅是媒体而非任何官方确认:

「欣闻太平洋两岸正在就缓和紧张局势进行接触,恢复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和建设性技术合作,这一做法符合全球经济的根本利益,欧盟一贯是维护多边主义和全球稳定的坚定力量,我们乐于见到任何有助于此的积极进展,并随时愿意为此提供必要的沟通桥梁与建设性的谈判场所。」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拿错了剧本,毕竟这种说法此前通常出现在华夏的标准辞令当中。

而欧洲的主流媒体更是如同提前过了圣诞节,陷入一片狂欢。

《金融时报》以「冰封关系迎来解冻曙光?」为题,分析此举将如何「拯救濒临衰退的全球经济」;

德国《明镜周刊》网络版头条是「来自东方的务实信号?」,盛赞这是「理性的回归」;

法国《世界报》则刊登长篇评论「后冲突时代的合作新范式?」……

仿佛一夜之间,笼罩在欧洲上空的阴云已经散去,世界即将恢复到2015年之前那个「熟悉而稳定」的旧秩序。

必须承认,原始报导在信息包装方面堪称高手,其行文极具策略性:

首先是半真半假的烟雾弹:

太平洋两岸确实进行了初步接触,但这所谓的「接触」只不过是一条简短的消息而已,,甚至华夏方面都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积极回应,但报导却巧妙地将这极其初步的「接触」无限拔高丶具象化,塑造成双方即将全面缓和的强烈信号。

然后是主语颠倒的心理暗示:

报导通篇以「华夏方面」作为行动主语,无论是「已就缓解紧张局势展开接触」还是「寻求解除限制以换取协助」……

这种微妙的措辞,在潜意识里向读者灌输了一种「是华夏主动寻求和解丶有求于人」的错觉,完全颠倒了当前的真实力量对比。

最后是动词替换的核心扭曲:

对于SpaceX的角色,报导刻意使用了模糊而带有俯视感的「协助」一词,完全忽略了是马斯克主动寻求合作的本质情况,这与前面颠倒主语的策略呼应,进一步强化了「华夏有技术短板,需要外部力量帮助」的赢学叙事。

而新闻学的力量,也得以在此刻显现——

三板斧下来,效果几乎立竿见影。

此前因华夏7纳米晶片量产和《南洋商报》头版而连续两天遭遇史诗级暴跌丶弥漫着末日恐慌的北美金融市场,如同被注入了一针强效强心剂。

三大股指在消息爆出后的盘前交易中,此前深不见底的跌幅线如同被无形的手猛然勒住,急速收窄,甚至部分严重超跌的科技股和航空股板块,开始出现了技术性反弹的绿色。

市场情绪从极度的恐慌,转向了一种小心翼翼的丶观望式的喘息。

华尔街的交易员们暂时松开了紧握的拳头,擦去了额头的冷汗,开始重新评估风险。

然而,就在大半个世界被这则「喜讯」引发的乐观情绪所裹挟,开始畅想「后冲突时代」的美好图景时,一个极其关键丶却被有意无意忽略的「沉默」显得愈发刺眼——

事件的另一方,却始终没有给出任何官方回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