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2章 再补一刀(2 / 2)

加入书签

起初,这种沉默被解读为「谨慎」或「内部流程」。

但很快,一些嗅觉敏锐的人开始察觉到异样。

在消息爆出后的首次例行记者会上,当有记者就相关消息请求证实时,发言人的回应极其耐人寻味:

「我们始终认为,国家之间存在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通过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对话妥善解决,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我没有可以提供的进一步信息。我国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和发展权益方面的立场是一贯的丶明确的。我们致力于与各国,在相互尊重丶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关系。」

这份回应,没有证实,没有否认,没有评论「谅解备忘录」本身,几乎是一段口腔体操。

唯一清晰传递的信息是: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丶平等互利」。

而这,与媒体描绘的画面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巨大反差。

敏感的金融分析机构开始悄悄调整模型,市场的反弹势头也随之出现了微妙的滞涩感。

果然,这份疑虑在三天后得到了雷霆万钧的回应。

央视综合频道在新闻中播出了一段专题报导,主题是「表彰在重大航天工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而受表彰单位,则是华夏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报导本身似乎并无特殊,但与通常这类表彰报导会大量回顾过去辉煌成就不同,这次报导的镜头语言显得异常「务实」甚至「前瞻」。

不仅一众功勋卓着的老型号完全没有被提到,就连长征五号B和长征七号这些高频发射的型号,也仅仅获得了一闪而过的待遇。

镜头反而多次丶长时间地聚焦在车间里正在进行总装测试的一枚新型火箭上。

尽管没有直接的点名介绍,但其巨大的整流罩丶独特的构型,以及背景中提及的「空间堆」丶「轨道转移」等零星词语,都无比清晰地指向了同一个型号——即将承担XS-1空间核反应堆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C。

这本身就表现出了一种态度。

而当节目走向末尾,轮到运载火箭研究院院长沈剑清做总结性发言时,画面中却并非常见的办公室或荣誉墙。

而是灯火通明的火箭总体设计大厅。

镜头以一个巧妙的角度,将后面一块被灯光微微照亮的大型设计展示板清晰地囊括了进去。

上面是一幅高度简化的丶但关键特徵极其醒目的新型火箭总体结构示意图。

仅仅是一瞥,就足以让所有懂行的人看出端倪!

那枚火箭的轮廓,透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那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庞然大物,图纸旁的比例尺清晰地标示出其高度突破百米大关,几乎达到了长征五号基本型的两倍之多。

更引人注目的,则是底部一级火箭的发动机布局。

图纸清晰地显示出,十个巨大的主发动机喷口呈两层环形排列,而在外围的四个助推器上,还分布着十六个尺寸稍小的助推发动机喷口。

这是华夏过去从未采用过的布局,喷口特徵也不同于任何一种已知的火箭发动机。

火箭总体采用典型的三级构型,但芯二级和芯三级的直径明显小于更加粗壮的芯一级,这种构型优化了不同飞行段的结构效率,是超重型火箭的典型特徵。

就在这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巨箭轮廓图占据背景的瞬间,沈剑清的声音平稳地传来,与画面形成了完美的互文:

「……当前,我们正在稳步推进起飞重量4000吨级的新一代超重型运载火箭研制项目,该型号将首先应用于『信标』中继基地大型舱段的发射任务,确保国家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

「同时,它也将作为未来我国向月球丶火星乃至更深远宇宙空间进行探索的主要交通工具……」

「……」

「交通工具」。

沈剑清用了这样一个平淡无奇丶甚至略带朴素感的词汇,来形容这枚足以震撼世界的国之重器。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刻意渲染,仿佛在谈论一列高铁或一艘轮船。

但是,却几乎完全否定了此前外界的各种猜测。

并直接把那个所谓的「匿名消息人士」给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小丑。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