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1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1 / 2)

加入书签

第1681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虽然常浩南和兰新志二人在对话时习惯性压低了声音,但却并没有躲着会议室里的其他人。

一方面,能参加今天这场会议的本身就是涉密等级颇高的核心人员,像这种涉及到SpaceX的消息,会后很快就会通报过去。

另一方面,太平洋两岸此时还没有设立类似「热线」的直接联络机制,华盛顿是由常规渠道通报的这件事。

而考虑到西方媒体那无孔不入的程度,恐怕过不了几天,就会有所谓「相关知情人士」出面爆料。

因此,恰好端着笔记本准备上来汇报一下学习情况的李仁平,得以捕捉到一些只言片语。

主要是兰新志刚才所说的部分。

他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把摊开的笔记本轻轻合上,声音不高地问道:

「常院士,兰主任……情况是不是……有缓和的可能?」

语气中还带着些许担忧——

现在一切都已经箭在弦上,倘若因局势缓和导致原本放在「信标」计划的战略重心转移,资源投入减弱,那这千辛万苦才撕开的技术曙光,很可能又被按回漫长的摸索期。

常浩南的目光重新从屏幕上那些复杂的拓扑图示和特徵矩阵上移开,落在李仁平的脸上。

「放心,『信标』计划不是星球大战,无论外界情况如何,我们都一定会推进到底。」

他当然理解这位老航天人的顾虑,于是立即打消对方的顾虑:

「再者说,要是对方能在半年之前及时收手,退回到原有的框架内,或许还有坐下来谈的空间,大家勉强维持一个斗而不破的局面……」

「但现在,力量的对比已经发生改变,天平明显开始向我们倾斜……这时候想起来喊停,早干什麽去了?天底下没有这麽便宜的事!」

严格来说,常浩南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决策权。

但早在之前筹备「信标」和聚变示范堆两项计划的时候,他就跟上级讨论过此事。

因此对情况非常笃定。

一旁的兰新志此时也接过话头,比喻道:「这就好比德国人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之后突然说要停战,退回1941年6月22号之前的边界……你觉得莫斯科可能答应麽?只有打到柏林,彻底清算,才是唯一的结局。」

说到这里,他突然停顿,并露出冷笑:

「技术优势的窗口一旦打开,就必须牢牢抓住,直至形成代差。这是国运之争,容不得半点心慈手软和战略误判……缓和?谈判桌下必须有压倒性的实力做支撑,否则就是城下之盟。」

兰新志已经基本确定成为下一任的工建委主任,因此也不再避讳这类旗帜鲜明的表态。

听着两人斩钉截铁的分析,李仁平心头那块悬着的巨石终于落了地。

他长舒一口气,随即重新拿起笔记本,准备继续被打断的汇报。

然而,常浩南却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上了些许玩笑的意味:

「话虽如此,但华盛顿递这个话头,至少说明他们内部有人是真的急了,急到想用SpaceX这张牌来换口喘息的机会,而上面为了分化他们,也为了引入更多资源,并非不可能批准SpaceX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丶生产工厂甚至火箭发射场。而且……」

常浩南的目光扫过会议桌周围的其他一众核心专家,意味深长地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