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1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2 / 2)
「上级或许会进一步放开,甚至鼓励民间资本有序进入航天领域,特别是商业发射和空间应用服务这块……到时候,你们面对的就不只是国家任务的压力,还有潜在的丶更灵活的竞争对手……战术层面上,该有的危机感也不能少啊……」
实际上,常浩南确实是对SpaceX来华夏投资抱有积极的态度。
但充其量也就是停留在开放市场和予以地方性政策支持的程度而已。
如今长征九号的两种主要动力——YF177和YF90都已经步入正轨,又不是离开猎鹰重型就玩不转了。
如果华盛顿方面觉得能用这点筹码换来无事发生,那只能说是痴心妄想。
但并不妨碍他以此给李仁平提供一些动力。
李仁平当然听得出常浩南是在有意给自己上强度。
但内心的迫切感确实增强了不少。
SpaceX的猎鹰系列火箭及其梅林发动机,在商业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功有目共睹,其快速叠代和成本控制能力,也给传统航天巨头们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他下意识挺直腰背,对常浩南和兰新志表态道:
「请首长放心,六院已经得到了很多额外的帮助,其它领域我不敢保证,但在火箭动力这一块,我们绝对有信心丶有决心,也绝不会成为整个计划的拖累!」
说完之后,他又将笔记本翻到前面几页,推到常浩南面前。
接着,手指点在一个用红笔圈出的丶格外紧凑的时间节点表上:「我们内部的计划是,在2015年结束之前完成YF177和YF90的纸面设计以及原型机生产,并在2016年第一季度内择机开始试车!」
常浩南仔细看着那份时间表,上面每一个节点都标注得相当清晰。
并且明显都经过一次幅度巨大的修改。
他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神色,满意地点点头。
但随即又明显愣了一下:「为什麽从原型机完成生产,到启动试车中间还要隔一段时间?」
常浩南之前参与过火箭研发工作,直到在测试用机下线之后,确实还要完成一系列验收工作才能正式上台子。
但无论如何用不了这麽长时间才对。
「这个……」李仁平露出苦笑,「本来新的800吨级试车台是和YF177一块儿配套启动建设的,计划是三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但是设计工作的进展……您知道,突然加快了,那边又涉及到不少土建工程,实在有点跟不上进度……」
「就现在这时间表,都已经几个兄弟单位紧赶慢赶之后才拿出来的结果了……」
常浩南面色一滞。
好嘛,闹了半天又转回到自己身上了。
只不过他确实也没什麽加快试车台建设的办法,只好转移话题,鼓励道:
「XS-1空间核反应堆的核心部件已经进入总装集成阶段,长征五号C遥一火箭的箭体也在同步生产,整个「信标」计划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不可逆的启动状态。」
「而为了最大化效率丶减少在轨组装风险,『信标』的首批功能模块,已经明确选择了大型模组的方案,所以对运载能力的要求是硬指标……整个庞大计划环环相扣,最终能否如期实现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的跃升,核心关键点,就落在你们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进度上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