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1 / 2)

加入书签

着陈玉闻作势进攻,突厥前阵没有怎么后退,后阵却已经挪动着要散了。

杨逢一声令下,几千部下从山谷冲出,冲向突厥背后。

嘉峪北山极高极陡,任谁也想不到如此高山还能俯冲,唯独这条山谷可容骑兵迂回,又恰好卡在突厥后面。

几千骑并不急于冲刺,而是一线拉开半呈环状向突厥包围,步步紧缩。

城墙上弩箭、投石不断,突厥进不敢进,退无法退,只得向南拥挤。

南侧是深深裂开的讨赖河谷,足有二十几丈。被挤到边缘的突厥兵纷纷掉了进去。

突厥军中仍在传令,试图组织反击。杨逢带一队人冲了进去。这一队无人持刀,亦不带弓箭,全都握着丈余长戟,横刀立刺直直捅出,持刀的突厥无法靠近,莫不被刺穿了胸或划在脸上,所过之处道道血光。

如此冲击使得突厥头尾难顾,仓皇对付杀进腹中的这一队人。杨逢越杀越深,几乎扎进正中间去,直到姜度前来阻拦。两人并肩调转方向,后面跟上来的骑兵向两侧铺开,突厥大军被切成了两半。

此时南侧的突厥还有余力,杨逢的骑兵又尚未于南侧合围,俯瞰可见突厥兵正向西南耸动,试图从那一角突围。

一声号角飞上南边山顶,山岭后面河西军现身,张弓放箭直指突围的敌军,顷刻之间放倒一片。突厥在河谷边缘人仰马翻,更有些为了躲避箭簇跳进河谷中去,摔得声声惨叫。

山上继续放箭,跳河的突厥也被钉死在深渊谷底。

尘沙漫卷,战场混乱,突厥被分割成了无数小块,勉强抵抗。最终主帅被擒,全军投降。

这一战突厥折了三千,而杨逢手下几乎没有伤亡,完完整整。

他审了突厥主帅同俄,安抚拉拢了他,许以归顺部落首领之位,天色未明押着他上路。

到玉门城外,同俄敲响城门,高声喊道嘉峪打输了,求求你们放我进去。

城中突厥探头,见他逃回来只带着三五百手下,也知道嘉峪确实打输了,漠不关心给他开门。

城门一开,同俄身后的人挥刀而入,杀了守门的几个哨兵,登上城墙实施占领。城外几千兵马从沙丘的隐蔽中跃出,直入玉门城。

占住了城墙,城中突厥就已成为瓮中猎物,尽可居高临下以弓箭射之。突厥抵挡不及接连后退,最后大部分逃出玉门逃向西去,少部分留在玉门城中投降了。

至此,玉门收回。

杨逢清点兵马,发现手中河西军、肃州军合计一万,乐川军一万五,归降的突厥军的又有万余。如此大军完全可以再进一步,向突厥发起进攻了。

他急报请示刘镜,得到肯准。于是大军从玉门出发,兵分三路扑向瓜州。

瓜州已是河西走廊的出口,面朝沙漠,背靠平原,四面可以包围。杨逢却只围住了三面,要求突厥立刻将瓜州城归还。

城中还有突厥兵马一万多,是他们最后的主力。守将踌躇半日举了白旗,恳请放一条生路,让突厥战士们回沙漠西边去,否则就将死抗到底。

杨逢与陈玉闻相商,决定适可而止不再打了。他把功劳让给陈玉闻,让他带人进去缴了所有突厥的械,开西城门放他们徒步归西。

至此,瓜州收回。

自去年突厥吞占了肃州五城,天朝的边境一度退到玉门、退到河西走廊的咽喉,如今回到瓜州。

十月初,初雪已至,这一年的战事收兵告终。朝廷下达封赏,杨逢和陈玉闻同时升了一级,官至三品,杨逢任上了肃州都护。

崔量海督军职责完毕,准备动身回京;陈玉闻带着六千部下也准备返回河西了。杨逢辞别送行,拱手道:“崔大人,陈将军,后会有期。”

崔陈二人也道:后会有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