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2 / 2)

加入书签

细雪飘落,杨逢回到瓜州城中,一刻都停不下来。他现在有六千肃州军要养,还有一万五乐川军,还要安置一万以上归顺的突厥人,军粮早就不够吃了,不得已打开了玉门的粮仓。前两天竟然有消息传来,玉门的粮食也不够了。

他派人四处找粮,实在不行就找城中百姓借……瓜州又才刚收复,城中百姓需要安抚,实在不好从他们手中借太多。杨逢别无他法,带着李予青返回玉门。

他不相信玉门的粮食已经不够了,几万石哪有那么容易吃完。进了玉门之后直奔粮仓,却发现粮仓门口守着沈彻。

李予青下马,道:“沈先生回来了?”

沈彻说是啊,回来帮你们管管粮草。

杨逢一时窘迫,他怎么跟李予青解释他大哥出现在这里?

沈彻说:李将军你先去吧,我和杨将军说说话。

李予青就回家看夫人去了。

杨逢进粮仓看了看,粮食还在,近乎原封不动。他问沈彻:“是你不让他们支粮的?”

沈彻承认说:“是我。粮食不能吃太快,还要过冬呢。”

杨逢说那也不能不吃吧……乐川军一万五千人都驻扎在玉门,不给粮食把他们饿坏了怎么办?

沈彻说无妨无妨,取出一封信给他看,是杨之有写来的——供给乐川军的粮草由乐州运来,再有几天可以运到。

杨逢总算松了口气,回到都护府。这些天沈彻就住在府中,乐川带队的将官也在。

杨逢还没想好该对乐川军作何安排。刘镜没有指示,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屯在边境终究难养,就算粮食够吃也怕朝中弹劾。或许该让他们回去了。

沈彻说:“再等等吧,一旦突厥来袭也好有个保障。”

等是可以,可是越等冬越深,到时候风雪交加回不去了怎么办?

“……那就,到时候再说。”沈彻道,“大不了就留他们过冬了,粮草还是够的。”

杨逢才发现大哥也会这么轻率,但是不得不承认,他自己也不想放乐川军走,瓜州收回不易,总得保住了才好过这个冬天。

于是安排下去,叫乐川军安心驻守,粮食管够。几天后军粮运到,杨逢放肉放酒请他们吃了一顿好的,如此进入了十月份。

十月之中,他与沈彻策马齐驱,看遍了玉门关内外。曾经的边关战场重回国土,牧民散户迁了回来,归顺的突厥人也支起帐篷开拓家园。有了玉门城中被投毒的教训,杨逢不再让他们进城了,只允许他们远远地落户在山脚下,离玉门和瓜州都很远。

回到玉门,风雪又起了。两人吃晚饭,不过一盆炖菜和一碟腌牛肉,军中粮食不宽裕,他们吃得也很简单。

窗外风雪更甚,纷纷雪粒硬如冰碴,扑哧扑哧拍着窗格。门窗都关好后,屋里只留一盏灯。

杨逢把灯拿到床前,问:“还用灯吗,睡觉吧?”

沈彻说好,他就吹熄了灯。

被子里,他靠近了与大哥躺在一起,两人体温互相暖着,完全不冷了。

他问大哥,还不计划回乐川吗,再不走真的要晚了。

行军不同于单人赶路,如此大军深冬上路几乎不可能,会冻死人的。

沈彻说:“我们一走,你们这里再打起来怎么办。”

不可能了,已经这么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