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诏五策 清查田亩(2 / 2)
赵匡胤正式设立咨议令一职,为咨议省主官,由晋王赵德秀担任。
咨议省属官,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谏议大夫,负责在朝参与新政筹划事务。
另一部分为通判,负责巡行地方监督新政落实情况。
通判直属于咨议省,不受任何其他机构肘,有着相当强的独立性。
有这一特性在,足以最大程度保证不让地方产生欺上瞒下之举。
当定下派往地方的官员后,赵匡胤又将河南道与开封府,定为「清查田亩」的先行区。
河南道与开封府的行政区域合起来,几乎包括中原大部分地域,
这与最开始时,赵德秀提出的「先定中原,再及天下」的政治策略是一致的。
「清查天下田亩」的诏书公布在大宋建隆二年三月,对御史台及咨议省的改制在四月。
及至五月时分,大批中央官员就都整装待发,分批离开开封城前往地方。
卢多逊作为赵德秀最信任的亲信之一,在赵德秀的运作下,成为咨议省的通判之一。
不日他就要前往青州一带。
在卢多逊临出发前,赵德秀召见了他。
望着坐在堂中的赵德秀,卢多逊脸上充满敬畏。
自通过灭国之功成为晋王后,赵德秀身上的威严愈盛。
因赵德秀名为普王,实为储君。
储君,亦是君。
而赵德秀在成为晋王后,并未亏待他的一众元从之臣。
晋王府长史一职,赵德秀交予魏仁浦,而长史之下,有司马。
司马是长史的副手,负责协助长史处理王府事务,类似于政事堂的参知政事一职。
赵德秀在晋王府属官中,设左右司马二职,分别由吕端与卢多逊担任。
当中卢多逊任左司马,地位比吕端更高一些。
此番赵德秀将卢多逊派往地方,是看重他性情机敏,比吕端更能应对地方的诡事务。
将李杜若亲手做的糕点,赏赐给一块给卢多逊后,赵德秀笑着说道:
「不用拘束,快尝尝。
王妃的手艺不错。」
听到赵德秀提起李杜若,卢多逊紧张的情绪缓解了些。
李杜若说到做到。
在她的安排下,近来卢多逊全家搬入靠近王府的一处府院中。
那处府院宽丶明亮,想来值不少钱。
而在全家搬入新宅后,李杜若更时常遣人馈赠衣物丶米粮给卢多逊。
自跟随赵德秀后,原本家境拮据的卢多逊,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
衣物丶米粮等,卢多逊并不缺,
但不缺归不缺,李杜若展现出的爱护之心,却让卢多逊一家感念不已。
咬下甜甜的糕点后,卢多逊听到了赵德秀的第二番话。
「你知道,孤为何要将你派往青州吗?」
突谈及正事,糕点刚入口的卢多逊忍不住咳嗽起来。
在喝下茶水顺完气后,卢多逊连忙起身对赵德秀拜道:
「臣不知,还请殿下明示。」
「坐下说。」
挥手示意卢多逊重新坐下后,赵德秀继续说道:
「自诏书公布以来,政事堂中收到许多奏本。
每一份奏本,皆打着为国家考虑的名义,实则字里行间,都是在表达对朝廷清查田亩一事的疑虑。」
中央与地方,从来就不是单独的个体。
从中央各官员的反应,足以看出地方州县对朝廷清查田亩一事的态度。
听完赵德秀的话后,卢多逊说道:
「历朝历代,每一次清查田亩都会反对者甚众。
然今时值乱世,朝廷又武威深重,地方强藩菱靡,实是清查天下田亩之最佳良机。
对愚者的螳臂当车之举,殿下无须忧心。」
诚然朝中有众多反对者,但亦不乏头脑清醒的支持者,卢多逊正是当中一位。
卢多逊的话,让赵德秀点了点头。
热完场后,赵德秀将话头引到青州上:
『孤曾派人查探过,发现诸多官员背后,都有着一个人的身影在浮现。
那人正是青州豪强,麻希孟。」
魏仁浦虽离开开封,但他在开封城积攒的人脉关系,都自然被赵德秀所掌握。
加上有善于交际的间丘仲卿在,赵德秀已在朝中有着一定的耳目。
另外赵德秀能这麽快发现麻希孟的存在,在于在贪污之风盛行的乱世中,一众官员间的私相授受之举很是粗糙。
「麻希孟?」
看到卢多逊的疑惑神色后,赵德秀为他大概介绍起麻希孟这人,
麻希孟早年间是后汉平卢军节度使刘铢的亲信,当年亲手杀害郭威一家的正是刘铢。
但让刘铢在世间最为出名的,是他「括民财」的作风,
刘铢为人贪婪,占民田,夺民财属于是家常便饭,而当年麻希孟正是靠着一手高超的敛聚手段深得刘铁信任。
刘铢被郭威诛杀后,麻希孟逃过一劫,盘踞青州借着刘铁的残存影响不断发展势力。
时至今日,麻希孟已是青州当地,首屈一指的地方豪强。
麻希孟的发家史,代表着五代地方豪强发展的显着特点。
在大致简述完麻希孟的概况后,赵德秀看向卢多逊:
「时间不足,孤对麻希孟的了解不多。
孤还听闻,麻希孟近年来在青州一地多有善名。
孤对麻希孟是不是善人,一点都不在意。
孤在意的是,他侵吞了多少国家田亩,愿不愿意还回来。
你明白孤的意思吗?
这一刻,赵德秀目光中闪烁着寒意。
察觉到赵德秀眼中的寒意后,卢多逊顷刻正色起身拜道:
「臣明白!」
在最后,赵德秀留下一句机宜:
「张永德忠谨,有事可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