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百万级里程碑的居安思危(1 / 2)
第1045章 百万级里程碑的居安思危
金九银十,九月份尉来的生产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把产能往销量高的车型调节,加上原有准备的库存,因此销量上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受补贴倒计时的影响,10万元至20万元市场全面爆发,星途S01,海豚,元PLUS,星河P1等主力车型需求旺盛。
「BYD把燃油车业务全关了,还真没什麽毛病啊。」
檀锦程手里拿着的是尉来每个月的销量,在他的桌子上还散落着几张A4纸,是另外几家今年的销量,分别是特斯拉,BYD以及吉利。
今年除了前两个月,尉来单月总销量就没有低于十万辆过,三到五月份,在BYD产能受限,特斯拉受沪市方面的影响,两者产能出现了阶段性的问题,尉来第一时间抓住了这个机会。
从今年三月份,尉来拿下单月十万辆总销量的好成绩之后,此后每个月的销量都保持着稳步上升,至八月份结束,尉来全年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销量已经创下了百万辆的销量。
在还有四个月的基础上,尉来全年新能源汽车完成度已经超过了70%,九月初,尉来顺势宣布重新调整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期,将之前的目标提升至全年160万辆。
跟着尉来之后的是BYD也顺势调整全年销量预期,将之前的120万辆销售预期提升至150万辆。
两家大幅上调销量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徵,首先就是这两大车企每款车型的产能爬坡已经完成,BYD长安,庐州工厂的投产,尉来庐州,常州产业基地同样于这一时期顺利投产。
其次就是在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的政策窗口期,两大企业提前锁订了大量的订单,在两者主要的竞争对手特斯拉车型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其政策以及产能的优势发力。
除了这两大外在因素之外,最为关键的是两大车企在技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护城河,从上至下的垂直整合能力,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在电池供应上,尉来能够实现100%自主可控,除了部分如知豆这样的旁系品牌出于成本考虑,会引进一些如国轩之类的二级供应商,尉来主产品体系里,电池全部由锦新时代供应。
半导体与电控方面,今年四季度开始也能够实现产业链的自主,摆脱对海外供应商的依赖,尉来的集成化电驱,采用高度集成的电机与电控系统,效率能够达到特斯拉一般的水平。
另外持续投入研发的热管理以及续航优化,还有全球范围内率先研发投入生产的一体化压铸技术,单单一个底板的制造成本就降低了40%,零部件从70个减少至一个,这是汽车技术的一大创新。
覆盖国内以及欧洲范围内的充电桩,完善的服务体系,透明的定价,以及全年12次的OTA升级,涉及到多次重大更新,用户无需返厂即可提升性能,这些都给尉来带来了大量忠实的用户,老用户的复购超过了60%。
靠着技术叠代的速度以及规模化的生产效应,尉来在纯电以及增程领域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BYD也是如此,只不过比亚迪的优势是在混合动力方面。
一家纯电巨无霸,一家混合动力巨无霸,双方都向着各种优势领域有着渗透,但又都很默契的守着自己的赛道,不过无论是尉来还是BYD,也不是都没有短板的。
BYD的短板来自于他们的高阶自动驾驶,就目前而言,BYD仅仅只能实现L2级辅助驾驶,且是比较初级的,他们的方案还是主要依赖于Mobileye,另外就是高端化进展缓慢。
BYD目前的高端车型主要还是依赖于均价25万元左右的汉EV系列,在高端化方面成色要差上很多,且汉系列在网约车销量方面的占比过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形象。
汉系列在B端网约车市场上的销量占比高达15%至20%,虽然像尉来高端系列以及特斯拉的车型去开网约车的也不少,但那都是车主个人行为,像是汉系列这麽高的占比,还是相当罕见的。
汉DM系列家用的多一些,汉EV系列的网约车占比在一二线城市,甚至超过了25%,一度接近30%的水平,对于高端品牌而言,如此高的占比,确实是一种伤害。
迪子一惯的老毛病,当销量受阻的情况下,他们就会把车型投入到B端市场,拉高市占率,这麽做确实是有着诸多好处,但相应的坏处更多。
汉EV的平均售价超过了27万元,这个价格几乎就是普通家庭的天花板了,C端用户谁也不想耗尽积蓄买了一辆高端车型,停在路边被随意拉开车问报上尾号。
这也是迪子高端化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想当年秦系列也是牛逼的车型之一,后续就是大量投放到网约车,「背刺」了它的消费群体。
仰望定位百万级,很大程度上也是迪子意识到了他们想要在百万级价位上做突破,已经是比较困难了,从上而上突破的路子已经被他们自己给堵死了,倒不如学习尉来自上而下的战略。
百万级别的豪华品牌,追求的不是销量,也让他们能够坚定决心,一旦成功了,就可以推出仰望品牌价位较低的车型。
BYD有自己的短板,而尉来同样如此,相比起BYD,尉来在车型上不够丰富,双网销售的王朝以及海洋系列,纯电与混合动力并行,截止2022年,BYD在售的新能源车型共计21款。
价位覆盖了6万元至30万元区间,外加新推出的仰望以及腾势这两大品牌,BYD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新能源车型。
而尉来呢,尉来目前在售的新能源车型,虽然较之BYD多了一种增程式车型,但仅仅只有11款,后续虽然会有新车型推出,但檀锦程的每大系列三款的战略,限制了车型的推出。
ES系列车型已经固定,L系列后续也只有一款车型推出,ET系列未来还有两款,加上星途以及星河,知豆各自还有两款车型,尉来在轿车以及SUV这两大领域,固定下来的车型也只有21款。
加上悦驰A系列与坦克系列未来可能的混合动力车型,加上其他的非主流类型,如旅行车,MPV计划等等,尉来在车型矩阵上也不可能赶上BYD。
而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尉来在国内是没有大规模推出像MPV,旅行车等等车型的,竞争的白热化,推出太多的车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特斯拉走的是少而精的路线,BYD是车海战术,双方都可以凭藉着自己的优势不断的刷新自己的销量,而尉来则想介于两者之间间取得一个平衡。
少而精的核心是精,当精不再之时,那少就成了致命的缺点,而车海战术的核心则取决于除了有几款爆款车型之外,其他车型销量也都要达到合格的水准,不然就只会对企业造成拖累。
「按照尉来的车型计划,可能在某一天BYD会超越我们,但是这也不是不能接受,我们走的是路特斯拉与BYD的中间路线。」
九月份,尉来整体销量突破20万辆,其中星途S01以及星河P1两款车型销量均刷新纪录,星途S01更是成为仅次于特斯拉毛豆Y之外最为畅销的新能源车型。
星途S01在九月份正式超越五菱宏光MINI EV,成为国内最畅销的新能源汽车,随着国补的退坡,宏光MINI EV的单月销量连续下滑,A00级市场开始逐渐的萎缩。
而产能连续扩张的星途S01,凭藉着低价以及智能化下放的优势,在产能连续爬坡之后,开始逐渐代替宏光MINI EV,成为最为畅销的国产纯电车型。
市面上最畅销的肯定低价车型,但长期以来被一辆5万元级别的车型霸占第一的位置,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多多少还是有些尴尬的。
燃油车方面最为畅销的车型为轩逸,售价区间在9.98万元至17.49万元,两地者一对比,高下立判,而星途S01与特斯拉Y的成功上位,意味着电动汽车尴尬的处境彻底结束。
除了星途S01与星河P1刷新交付纪录之外,尉来还有ET5,ES6等多款车型刷新交付纪录,ES系列降价的威力在金九季节初显。
起售30万元的ES6,算上各种补贴以及优惠,价格能打到30万元以内,对于尉来以及部分看中高端纯电SUV的用户而言,还是很香的。
还有调价之后的ES8,以及新发布的L9市场热度也很高,L9能够维持在月均8000辆至一万辆左右的销量,这是所有车企都为之侧目的。
ET5与ES6的爆发,提升了尉来整体的销量,全年11款在售车型,要达到160万辆的销量预期,单款车的平均销量要达到全年14.5万辆。
平均每个月1.2万辆,这个成绩尉来今年是可以做到的,而等到车型矩阵完整之后,按2022年预期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预期,尉来年均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期是在300万辆至330万辆之间。
加上燃油车,尉来的年销量预期应该为350万辆至400万辆之间;然而,这个目标是相当艰巨的。
目前尉来的产品主要来自于错位竞争,传统汽车行业里,其实创新是非常有限的,也别说我们的自主品牌,大部分车企都是竞争对手有一款卖得不错的车型出现之后,自己玩起对标,随后利用自己的供给侧以及产业链优势来抢占市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