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22章 三菱退出VS反垄断官司(1 / 2)

加入书签

第1022章 三菱退出VS反垄断官司

长泽裕的办公地点设在沪市,尉来三菱甬城工厂这边前几年还经常过来,今年来得倒是少了。

这一次长泽裕是来救援的,或者说是来与檀锦程聊一聊应该如何处理三菱在国内资产的,对于目前的市场,三菱已经不抱希望了。

销量巅峰期的三菱,是在2018年至2019年,凭藉着SUV市场的红利,以及20万元以内,四驱七型的欧蓝德,在差异化竞争方面做到了吸引家庭用户。

且那时候的欧蓝德也算是新款车型,属于是三菱对于国内市场的诚意之作了,加上有尉来的销售渠道,被市场认可也是意料之中。

2020年之前,在二线汽车市场上,三菱还是比较风光的,用手机圈子里的品牌来形容的话,大致上三菱就相当于魅族一类的品牌,虽然销量比不上一线日系品牌,但小日子过得也还算不错。

20万辆年产能的北仓工厂,就是三菱对自己最好的定位,长泽裕对于三菱国内市场的规划还是比较清晰的,做得也是不错。

「请坐,长泽君这一次来是聊关于三菱退出国内市场的事儿吧?」

当不思进取之时,好日子自然也就结束了。

合资品牌在国内整体电动化进度较慢,这不是三菱一家的问题,但是相比起丰田,本田等企业不断的投入新车型,三菱除了最初引进的欧蓝德之外,就再无表示。

已经好几年了,三菱都没有新的车型推出,此时卖的还是2016年引进的那款欧蓝德,这就相当于你花2021年的钱去买一款2016年车型,有竞争力才怪了。

长泽裕轻叹一声,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冲檀锦程点了点头道:「是的,三菱已经有计划退出ZG区市场了,这次来找您,就是想聊一聊关于资产以及员工的处理问题。」

「好的,那咱们细细聊一聊一吧。」

三菱的落寞,是合资品牌的一个缩影,相比起一线品牌,三菱这种二线品牌对于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要更弱一点,广汽菲克,悦达起亚,标致与雪铁龙等等二线品牌都市场收缩严重。

三菱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

实际上三菱的问题也不能归于长泽裕,上任之初,长泽裕也是带着雄心壮志而来的,前期通过与尉来的合作加上市场定位,三菱的发展也是相当不错的。

引进欧蓝德,让三菱品牌重新在市场上焕发风采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但是很可惜,长泽裕的年龄在尉来都算得上是「老年派」了,但是在三菱内部只算是少壮派,与国内企业逐渐开始的管理层年轻化不同,日系企业对于资历可是有着非常深的执念。

长泽裕因为前期的成绩在内部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是话语权也是有限的,古板的小日子,不够重视C端市场的理念,让长泽裕即使是想再引进新的车型,都很困难。

「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只是很可惜。」

在檀锦程面前,长泽裕也没有什麽顾虑,与尉来合作多年,他亲眼见证了尉来的崛起,也见证了尉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势不可挡。

在关于尉来三菱的经营问题上,他也曾经与檀锦程有过深聊。

用檀锦程的话来说,三菱其实可以定位成合资品牌里的「新势力」,这个话题是在2016年引进欧蓝德之时双方就有聊起的。

三菱的PHEV技术不错,按照檀锦程的意思,是在2016年开始就把PHEV车型技术引进国内,通过PHEV技术的研发逐渐介入到纯电汽车。

以欧蓝德为原型车,开发更适合于国内的PHEV版本欧蓝德,纯电版本的欧蓝德,走大众化汽车市场,凭藉着品牌影响力,三菱是有可能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的。

长泽裕也认同这种模式,虽然他也知道檀锦程是想获得三菱在PHEV方面的技术,按照合资最初的协议,尉来三菱ZG区研发的技术归两家所有,尉来也可以使用。

尉来在PHEV技术方面要落后一些,如果当时三菱同意檀锦程的建议,那麽在PHEV车型研发方面,尉来就能够快上很多,更早的进入到混合动力市场。

长泽裕这种长期呆在国内的高管,加上对于尉来以及檀锦程的了解,他确实是不介意帮助尉来一把,但是总部那边却不答应。

短视的小日子,似乎是根本不明白技术没有转化为市场销量,根本就是一文不值,没有三菱的帮助,尉来也就是晚上一些时间,混合动力不还是同样研发出来了。

「我曾经有想过,如果欧蓝德变成尉来L1的样子,售价又更低的话,那麽三菱ZG会是个什麽样子?」

今年一款尉来L1的销量就要比三菱整体高了50%,他简直不敢想像在掌握先发优势的情况下,三菱会发生些什麽,总部那边怎麽就不理解呢。

三菱确实是在混合动力技术上给予尉来提供帮助,但尉来又不是不懂事的,在纯电技术上,尉来同样会给三菱提供帮助啊,在纯电技术方面,尉来还是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其实从现在转型,也不是没有机会的,只不过长泽君或者说贵司已经没有这种勇气了吧?」

与三菱的合作,尉来并不看重他们那一年十多万辆销量利润,更多的还是看重双方合作在技术上的突破,尤其是混合动力技术,这是尉来最大的短板。

但是自打跟长泽裕提建议被否了之后,他就对于三菱这边不重视了,技术拿不到就没必要陪你玩下去了,自此之后三菱就成为尉来系里的配角了,在资源方面甚至还如宝马MINI。

德国人虽然对于技术看得也比较紧,但用技术换市场的道理他们显然理解的要更深一些,宝马同样是与尉来合作多年,是能够理解檀锦程意图的。

「你觉得可能吗?我们还是来聊聊正事儿吧。」

长泽裕一阵苦笑,其实檀锦程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看看鸿图X5的热度就知道了,三菱如果利用尉来的渠道快速推出一款增程式车型,销量是肯定有一个质的提升。

比起纯电车型现在的白热化竞争,混合动力市场目前的竞争压力倒是没有那麽大,不去抢尉来与BYD的市场,是完全有机会拿到一定市场份额的。

「好吧,那不知道贵方打算怎麽处理?」

檀锦程也笑了起来,其实刚刚那句也就是一句玩笑,不管三菱是否转型,都已经不在尉来的计划之内了,合资企业的头衔对于尉来也没有什麽用了。

三菱已经计划退出国内市场了,对于退出流程自然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这方面倒也用不着檀锦程操心。

第一步自然是剩馀车辆与库存的处理,这个没什麽可说的,就是降价大促销,长泽裕给出的方案是未售库存车进入大幅度的降价,例如说欧蓝德的终端降价准备降至12万元左右,快速清理现有库存。

而零部件的库存,部分用于售后体系,剩馀的就交由尉来集团调配至其他品牌使用。

「这个当然没有问题,售后体系我们可以承诺至少为存量车主提供10年的零部件供应和维修服务,保障我们的服务品质。」

在售后服务方面,尉来下了很大的功夫,以檀锦程消费者的理念,汽车这种机械式产品,无论多牛逼的车型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尉来的车子自然是做不到没有任何问题。

只要做好售后服务,合理的满足消费者的诉求,哪怕是出现重大事故,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在危机公关方面甚至还能获得一定的认可。

尉来在汽车市场上能够做到销量的上升,除了立足于产品本身之外,最大的口碑就是售后服务做得好,用户对于尉来的售后服务很是认可。

「另外就是员工的安置问题方面,不知道檀总有什麽想法?」

在员工安置问题上,三菱有自己的计划,但是首先需得到尉来的认可,员工不同于其他资产,当前这种环境之下,很多企业实际对于退出企业员工本着的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外资企业在这些年撤出的不少,檀锦程也见过一些。

「这样吧,能够接受补偿后离职的员工我们相互承担,不想离职的可以转入到埃安工厂,至于管理层与研发团队,部分可以并入到尉来研究院,也可以去其他的子公司,不知道长泽君觉得如何?」

三菱目前在国内只有一座生产基地,那就是梅山岛上年产能20万辆的汽车工厂,这是檀锦程的老巢,解决一家仅20万产能工厂对于檀锦程来说没有什麽问题。

三菱的退出不是无迹可寻,对于这座工厂尉来内部也有计划,那就是改造为埃安的第三工厂,用于生产埃安纯电汽车,在设备方面的处置,部分燃油车生产线可以拆除或升级,以适应新能源车型制造。

这算是三菱在国内最大一块的资产了,由尉来接收工厂也是理所当然。

「感谢檀的理解,另外就是经销商渠道方面的接收了。」

这方面也好解决,三菱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约300家经销商,可以采用逐步关停或转型4S店退网的方式,其中大部分会终止合作,部分可以转为埃安的销售渠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