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从车企到能源服务商(2 / 2)
「尉来这一招可以说是要了李兵的命啊,他的换电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啊,难怪尉来开始减持闻界的股票了,要说狠还是檀总最狠啊。」
「商场上没有真朋友啊,这家伙前两天在饭桌上还兵哥兵哥的喊着。」
「哈哈,只能说檀总越来越成熟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啊。」
前两天才跟檀锦程聚了一场的沈楠彭,是在机场看到的新闻,作为全球知名气投资人,他太明白尉来这背后的意义了,同时也越发的欣赏檀锦程了。
能够把私人交情与商业竞争区分开来,越发成熟的檀锦程,对于沈楠彭自身还有红衫这样的合作夥伴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换电模式本来就是争议很大,李兵诚然争议很大,但能够把一个争议很大的模式推广开来,也足以证明他的能力的,但是这种能力也是在外部因素少的情况下。
从前大大小小的中小车企生产的电动汽车,其中有一些红极一时,但是很快就没落了,无非是服务跟不上,这里面也包括充电业务,这才是他推广的最大动能。
但是尉来开放充电桩,那其他车企就会减少最大的困扰,购买他们车辆的用户就减少了这样的担忧,看看第一个宣布响应的小朋汽车就知道了,其他有充电业务的车企受到了影响股价下挫,而小朋汽车在美股却是逆市而涨。
实际也是如此,在檀锦程宣布开放充电桩,何小朋在社交媒体上响应之后,首批开放的十座城市当中,小朋的意向用户,谘询购车的用户人数有了一个小幅度的上升。
「眼下对于其他企业来说,除了被迫跟进之外,没有任何办法。」
尉来的这一决定,是能够掀起行业连锁反应的,这是一次充电的革命,像是包括BYD,特斯拉还有其他中小型车型,必须选择在合适的时机的开放部分充电桩。
否则就会被舆论指责为封闭自私,而一些充电运营商感受到的压力同样也不小,他们必须加速整合,避免被车企业网络边缘化。
12月1日,尉来正式对外公布了开放充电桩的10大城市具体超充站位置以及开放规则与费用。
首批适配的车型当中,包括了特斯拉,BYD汉EV,小朋P7,宝马iX3,沃尔沃XC40等等热门车型,另外还有像是哪咤S,零跑C11等等二线新势力品牌车型。
开放的规则与费用使用流程也一并公布了,下载尉来APP,注册帐号并绑定车辆,选择为非尉来车辆充电,扫码启动充电桩就可以了。
收费标准为电费加上服务费,约1.5元至2.5元每度,比尉来车主要高出20%至30%,这一点也能够理解,当你所处的位置没有自家的超充站,选择贵一些的友商也能够接受。
同时,收费上贵一些也算是尉来给友商们留出的一些时间窗口,除了这些之外,尉来没有其他的限制,不需要会员,按次付费,也无订阅优惠等等。
车主也就是下载个APP,绑定个银行卡的事儿,按次付费的方式也很合理,没有适七八糟的收费模式,也符合尉来一贯作风。
此事得到了一部分非尉来车主的欢迎,不过在尉来车主群体里还是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尤其是首批开放的这十座城市车主。
针对自身用户的争议,檀锦程也在微博上公开回应,给出了安抚方案。
APP实时排队系统,可视化的等待时间以及附近替代站点的推送,让用户在时间上能够做到更加合理的规划。
针对可能出来的排队时长增加,尉来给自身用户的补偿方式是排队时长超过15分钟上,赠送50Km免费超充额度,可以选择下次使用。
在故障应急方案里,尉来也有规划,因非尉来车辆兼容性问题导致充电失败,补偿车主代金券,此外还有针对自身车主的会员制以及专属福利等等政策。
尉来在开放充电桩业务上,准备充足。
尉来意图明显,其他企业也不会坐以待毙,这边尉来刚刚宣布首批试点车型当中包括特斯拉的全系列,而那边特斯拉的车主,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接到了OTA升级信息。
特斯拉并未言明这一次升级的目的是什麽,只是以一句优化充电系统来代替,但是尉来的技术人员却是发现了,这是特斯拉通过OTA升级的方式,来禁止特斯拉车辆使用非特斯拉的充电桩。
「哈哈,正常,特斯拉要是没反应才不算正常呢。」
技术部门在汇报之时,檀锦程哈哈一笑,这样的案例其实也不是没有过,此前苹果就限制过第三方配件的功能,这一招其实也是其他车企反制最好的方式。
如果都像特斯拉这麽干,那尉来所谓的开放充电桩就会成为一场笑话,只不过这麽做也会得罪车主,也只有特斯拉与苹果这种强势的企业才敢这麽干。
特斯拉对于国内用户的OTA升级,尉来没有什麽表示,只是在首批开放车型公告当中悄悄的删去了特斯拉,但是这点变化也没有逃过网友的眼睛。
一时之间,风声四起。
「国内不是我们的主战场,我们的主战场是欧洲呢,提醒于总注意欧洲那边的舆论。」
如果是在北美市场,那檀锦程自然是不敢第一个吃螃蟹,国内的话这里政策上,民意还有舆论上都站在尉来这一边,特斯拉的小动作根本无需理会。
不过特斯拉也确实不需要尉来的充电桩,特斯拉本身充电桩数量就不少,他们的超充技术也是全球领先的,对特斯拉车主的影响也比较小。
国内尉来优势明显,北美是特斯拉的天下,双方主要的市场争夺点就是在欧洲,无论是动力电池工厂,收购福特工厂以及渠道网络的建设,都是针对即将到来的竞争。
换电同样也是如此。
经历过四月份舆论风波之后的特斯拉,虽然没有从前那麽强势了,但是马斯克依旧还是那个马斯克,特斯拉的本质也不会变。
欧洲市场上,很快就有科技媒体以及特斯拉KOL的吹风,通过一大批跟特斯拉友好的媒体还有自身KOL的视频分析,来集中攻击兼容性的问题。
特斯拉官方论坛,也罕见的置顶了一则话题,标题是为什麽开放充电是行业的倒退,发帖子看似是一名特斯拉用户,实则是他们背后推动。
「笑死,特斯拉自己也在计划开放充电抢市场,现在被尉来抢了先,就玩这套。」
在非特斯拉用户群体来看,特斯拉的这一行为多多少少有些好笑,开放充电这事儿在目前几大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区都有讨论,政策上也都是往这方面倾斜。
「我们往整合资源,还有避免浪费这方面来引导吧,跟环保联系在一起。」
手机行业里,充电配件的标准争论了这麽多年,虽然现在还没有全部统一,但对比之前确实进步不少,欧洲地区对于环保正确的理念正值当时,往这方面引导绝对没有问题。
在规模化效应方面,除了北美地区,特斯拉与尉来都不相上下,特斯拉计划当中的北欧四国试点也正准备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公布,尉来这一次抢先确实让马斯拉有些措手不及。
说起来一切都是标准之争,当尉来的标准推广之后,对于特斯拉在充电业务方面就有着极大的威胁,而尉来的计划在欧洲同样引起了很大的探讨。
不过探讨的背后,却是欧洲老工业的无奈,当新能源汽车快速爆发的年代,原本这些都是他们最先提出,最先推广的项目,却没有如他们预期当中的那样发展。
汽车工业发达的欧洲,补贴力度不输于ZG区,强制又严苛的环保条款,都没有催生出一款有影响力的新能源车型。
当全世界都在讨论特斯拉与马斯克,尉来与檀锦程,毛豆3,毛豆Y,ET5与星途S01的时候,是BBA不断拉胯的新能源转型,是欧洲老工业的没落。
双方在舆论引导上火力全开,谁都无法暂时胜出,而特斯拉悄悄OTA的行为,在国内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相比起欧洲,这边就是尉来的舆论天下了。
四月份维权事件之后,特斯拉无论是在销量还是在口碑上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眼下这件事还处于争议之中,本就舆论不占优的特斯拉这一行为,被视作玩不起的表现。
「老美的企业也就那麽回事儿了,先是苹果,再是特斯拉,都是这招。」
合资品牌的袪魅,在特斯拉悄然OTA之下,进一步加速,都说老大与老二干仗,倒霉的是老三,现在特斯拉与尉来之争,第一个倒霉的倒是传统燃油车的主导品牌了。
11月份,传统燃油车销量下滑15%,其中合资品牌整体销量下滑23%,其中日系品牌整体下滑24%,而曾经的王者三菱汽车,11月份仅仅卖出去3000辆,销量下滑50%。
三菱ZG区总裁长泽裕,正是在此时找上了檀锦程。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