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6章 要玩就玩把大的!(1 / 2)

加入书签

第916章 要玩就玩把大的!

PS:最后一天了,月票别浪费了,求月票~~!

日内瓦。

三月初这座人口约20万人的「小城市」迎来了它一年当中第一次繁忙的季节,大量全球各地的游客以及车企团队拥向这座国际化的都市。

机场里,一群约15人左右的东方面孔团队,正在等候区闲聊,如果细心点的就能发现,这群东方面孔的核心却是被围绕着在中间的那张年轻面孔。

不过机场来来往往的行人也不会特别在意,如今天这种情况最近经常出现,很显然是一些参展的车企前站工作人员。

一家车企参加车展还是很复杂的,有负责市场与公关,销售与客户经理,高管与品牌代表等核心团队。

负责技术团队的工程师与后勤运营团队以及物流与车辆管理等等,还有媒体,后勤等等团队支持。

少则十几人,多则近百人,尉来这一次由檀锦程亲自带队,组织了80人的参展团队,在众多车企当中算是比较庞大的团队,与某德系豪华品牌相当。

其他车企没有像尉来这样的财大气粗,但也各自派出了超过40人的团队,算上尉来一共五家车企派出来了总计派出了超过260人的工作人员。

尉来由檀锦程亲自带队,其他车企也不含糊,要麽是CEO出面,要麽就是创始人直接上场,吉利的李书富更是过完年之后就来到了欧洲,不过他们并非全然因为这一次的车展。

「李总牛逼啊,你们这是开年就搞了件大事儿啊,牛气。」

檀锦程一行人在机场闲聊了十几分钟之后,李书富的飞机也落地了,两拨人终于会面了。

「哈哈,比起你来,我这都不算什麽。」

话是说得谦虚,但李书富脸上的意气风发却是根本掩饰不住,与尉来一样,吉利也是通过各种并购来提升自己的实力,当年的沃尔沃收购案,可是在全球范围之内都造成了长达几年的热度。

沃尔沃的收购成功以及这麽多年的消化,也是吉利摆脱帝豪,走向腾飞的开始。

「我也就在国内搞点动静出来,在国际上还得看李总您呢。」

二月底,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正式裁定吉利对于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收购为正常收购,这意味着吉利已经切切实实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了。

在戴姆勒明确拒绝吉利入股的前提下,吉利以高达90亿美刀的价格,通过海外企业为主体,在一级,二级市场收购了戴姆勒9.69%,共计1.036亿具有表决权的股份。

至此,戴姆勒也总算是认命了,通过发言人表示:「很高兴又迎来一位长期投资者。」

李书富摆了摆手:「哈哈,不说这个不说这个,走吧,我们回酒店去。」

吉利为什麽一定要耗费巨资收购戴姆勒的股权,当然不是戴姆勒发言人说的那样纯粹性质的投资,90亿美刀干点啥不行,跑来买你的股票?

之所以「强买强卖」,无非是戴姆勒有吉利需要的东西。

而买下戴姆勒公司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很大部分原因也有尉来存在的关系,这一点檀锦程心知肚明,双方有诸多合作,但竞争却是一直存在的,尤其是两家同在浙省,关系相比起BYD,奇瑞这些要微妙很多。

作为全球汽车企业,戴姆勒集团在电池方面同样拥有着领先的电动车电池技术,其在锂离子电池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领域也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去年,戴姆勒就投资5亿欧元兴建了一座大型电超级电池工厂,并计划于2019年运营至少五个电池组装厂,其中三个在德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老美,同时他们还向位于老美阿拉巴马州万斯的工厂追加了10亿美刀的投资,用于扩建这个拥有20年历史的工厂,以便打造EQ子品牌旗下的纯电动车及电池组。

在国内,众所周知的,因为政策,环境以及消费市场的一系列变化,国内车市已经成为电动车最大的市场,尉来与BYD已经在这个赛道赚得盆满钵满。

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吉利自然不甘落后,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拥有多个项目,例如斥资200多亿的长安新能源项目,投资326亿元兴建的新能源工厂。

还和长安,科力远等企业联合开发新能源动力总成,又跟锦新时代谈下了合资兴建电池工厂项目。

但即便是如此,发力要晚于尉来,BYD的吉利,电池技术始终是掣肘其发展的绊脚石。

自己没有技术,跟谁合作都没用,锦新时代是开放式的合作模式,但商业合作过程当中,檀锦程又不是傻子,怎麽可能把最为先进的技术全部拿出去。

尉来最先进的电池技术从来就不在锦新时代这家子公司,而是在尉来研究院电池项目部门,在跟尉来合作的各大高校博士站,以及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机构。

吉利想要跟尉来保持平等合作关系,自己就必须拿出点除了钱之外的技术,没有技术,哪怕是平等持股他们也会在声势上弱上那麽一些。

对了,跟尉来的电池工厂位置基本已经定下来了,吉利与尉来都一致决定把他放在江城,与路特斯工厂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园区。

不过除了电池技术之外,作为全球第一大商用车制造商,也有吉利想要的东西,从2016年开始,吉利就在商用车领域布局,如今的他们手握全球第一大商用车制造商,第二大商用制造商(沃尔沃)第一大股东的身份。

国内拥有了东风南充汽车100%的股权,吉利已经拥有了在商用车领域发力的资格。

还是那句话,看着老对手BYD以及同省后起之秀赚得盆满钵满,致力于将吉利全球化的李书富怎麽可能不动心。

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什麽车最赚钱?不是乘用车,而是商用车!

包括电动公交车,物流车等等在内的商用车都有着巨额的补贴,尤其是这些年各大城市都先后进行了公交车电动化换代。

2017年中央补贴标准中,续航里程大于等于250公里的纯电乘用车补贴约为4.4万元/辆,而一辆电动公交车的补贴最高达18万元,是纯电乘用车补贴的4.1倍。

而在2017年这个补贴还要更高,BYD有他们的商用车公司,尉来也有黄海客车,凭藉着黄海客车以及积累的口碑以及尉来在纯电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很早就进行纯电客车研发的黄海客车如今已经稳居国内纯商用车领域的销量前十,在公交车,旅游车以及物流车领域拥有不小的地位。

整个甬城,舟山以及嘉兴,还有皖省的庐州,宜城,滁州等地,随处可见的电动公交车几乎都是由黄海客车供应的。

浙省,皖省以及苏省部分城市,黄海客车的市占率极高,另外黄海客车跟顺丰等快递公司还有合作,帮助他们开发适用于快递行业的电动车辆。

对于檀锦程的长远布局,李书富是佩服的,这位年轻人在保证燃油车销量,支撑起公司正式运营的情况下,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将赚到的利润全数投入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之上。

甚至在尉来汽车成立之前,他就已经开始新能源产业的布局了,黄海客车的收购更是非常精妙,凭藉着电动公交车的换代,黄海客车拿到了大量的ZF补贴。

这些补贴可都是尉来新能源产业前进的动力,而他们吉利则已经是晚了一步了,如今整个浙省市场的公交车几乎都被黄海客车给占领了。

吉利,尉来,众肽三家浙省企业虽然保持着一定的默契,不抢对方的地盘,但问题是公交车这玩意儿在2017年之前吉利跟众肽也没有任何优势啊。

不用黄海客车就只能用BYD,宇通这些企业的,相比起来那还是来自尉来的黄海客车要更加的亲近一些,再说他们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上都有优势。

前几年商用车是骗补的重灾区,黄海客车也是重点核查对象,但查了一圈下来,他们小毛病是有,但却是根本够不上骗补的罪名。

仅仅这一点,就在行业以及上层当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行业内疑惑于黄海客车是怎麽做到的,或者说檀锦程是怎麽控制住自己欲望的,而负责管理补贴的上位者则认为这年轻人做生意虽然手段不少,但却是很老实。

「老实」这一评价,用在一名企业家身上,可以想像能给檀锦程以及他的企业带来多少的便利。

再者就是近几年网贷被批的声音越来越多,而作为目前网际网路行业里唯一一家没有搞网贷的网际网路公司橙子,某些对于生意场没那麽理解的领导就越发的觉得檀锦程配得上「老实」这一评价了。

也是,这年头三大运营商都在想方设法的放网贷,黑心的把手都伸进校园里,造成了多起社会事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作为网贷平台的主体行业网际网路企业,可以说名声是越发的不堪了,加上垄断式的作风,都快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了。

普通民众很难看到网际网路企业背后的科技投入,而网贷则能够切切实实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以往大家调侃网际网路的尽头是GG,而现在则变成了网贷。

「现在能说说ET5的售价了吗?」

24号裁定他们收购戴姆勒收购合法,28号李书富就飞到了斯图加特,效率惊人。

在欧洲呆了一星期左右,李书富也终于是见到了量产ET5的真车。

设计感让他感觉到惊艳,性能方面也一如既往,唯一让他不能确定的就是定价,一直以来走高端路线的尉来品牌,定价都是比较高的。

另外尉来一直在SUV赛道深耕,轿车市场并没有怎麽涉及,尉来品牌旗下也仅仅只有一款行政级轿车,那就是ET7。

只不过这款轿车卖得不怎麽样,汽车论坛里也调侃尉来还是老老实实造他的SUV吧,轿车这个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他们玩不转。

而现在,他们居然带着全新的B级轿车ET5来参加国际车展,参展团队豪华程度堪比德系豪华品牌企业。

所图甚大啊。

「李总与各位猜猜看?」

酒店里,几家车企的高管围坐在茶几面前,享受着咖啡以及室外的景色,日内瓦是一家国际知名度非常高的城市。

景色,气候宜人,同样也有不少跨国企业的总部设在这里,钟表与奢侈品行业是这里的支柱产业。

卖了个关子的檀锦程,这会儿在想着带些什麽礼物回家比较合适。

几家车企的CEO,老板们看着檀锦程一脸心不在焉的样子,也是一脸无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