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宣大总督(1 / 2)
第440章 宣大总督
作为行动派,有了思路之后,李牧立即安排人完善计划。
迁徙地方豪强,也不是他第一个干。
早在千年前,老祖宗就实践过。
在一定时期内,效果非常明显。
打击了土地兼并,抑制了地方势力做大,巩固了中央皇权。
政策没有延续下来,那是触及到的利益集团太大,到了王朝中后期执行不下去了。
不过这些问题,在都护府完全可以忽略。
旧时代留下的馀孽,在政治上没有任何话语权。
除了稳定下来的十个州府,人口迁徙有些困难外,新占领区完全可以强制执行。
收拢民心的政策,还在落实的路上,当地百姓还没有拿到土地。
虞军目前只是占领主要城市,尚未对乡下建立实质性统治。
需要等驻军就位,对地方不稳定份子展开打击之后,才会着手收拢民心。
此时迁徙人口,无疑是最佳时机。
毕竟,当地土地是有主的,分地肯定得分无主之地。
百姓对调之后,丧失了对地方影响力的地主士绅,也没了存在的意义。
收拾他们的同时,顺便还可以楼草打兔子,连丧失群众基础的宗教势力一并铲除。
不过这种事必须保密,在计划完成前,先要稳住这些既得利益者。
至于已经稳定的县府,要调整人口结构,那就只能慢慢进行。
和平年代是人口爆发增长期,尤其是都护府还分了口粮地,让百姓生活富足起来,更是加速了当地人口增长。
不过人口可以无限增长,但土地却是有限的。
村里的地已经分了下去,新生儿想要获得口粮田,那就只能举家迁徙去外地。
受乡土情结影响,家里日子能够过得去下,百姓肯定不愿意折腾。
可随着家中孩子的增多,有限的田地无法养活一家老小时,自己就会报名。
五亩地的口粮田,那是经过精心计算好的在没有耕牛的情况下,扣除播撒的种子后,每亩地的粮食净产量也就二三石。
平原地区略多一些,山地则更少一些。
在口粮田划分时,也进行了微调。
山区的宅基地,不会计入面积,平原地区则要从中扣除。
不过人均年收入超过十石的生活,在这年头绝对算是好日子。
卖掉三分之一的粮食,用来购买农具丶食盐等生活物资,在填饱肚子之馀,还有少许结馀。
随着新生儿的增加,这种情况就会逐渐发生变化。
土地没有变化,家中人口不断增加,人均收入很快就会被拉下去。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过惯了吃饱饭的日子,再让他们回去饿肚子,谁也受不了。
到时候安排人引导一下,不愁没人报名。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为了村里的团结,空缺出来的土地,肯定不能分下去,正好用来安置新移民。
政策坚持执行下去,数十年之后,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太和殿。
「陛下,河南传来捷报,官军大破叛军联盟。
斩杀反王七人,歼灭叛军八万,俘虏叛军三十馀万。
活跃在中原地区的叛军,大部分被歼灭,仅馀少量残馀躲入山中。
听了景国良的汇报,永宁帝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困扰大虞多年的叛军,终于被镇压下去。
久违的天下太平,他等等了足足八年,终于给等到了。
好心情没有持续多久,永宁帝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这麽重要的消息,居然没有先上报给他这个皇帝,而是首辅直接在朝堂上说出来。
摆明是下面的人,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勋贵系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让他这个皇帝寝食难安。
偏偏大虞朝现在,又需要这些人卖命。
内心深处,永宁帝对文官的怨念,又增加了几分。
如果不是这些家伙不争气,他也不至于把勋贵们抬起来。
万万没想到,在他眼中腐朽不堪的勋贵,居然还有这麽多人才。
「兵部尽快核实战果,内阁拿出封赏方案,嘉奖有功之臣。」
永宁帝压制住情绪的说道。
管怎麽说,下面打了胜仗,朝廷总归要表示一下。
勋贵系势大,威胁到了皇权,
越是这种特殊时候,就越要慎重对待。
勋贵系将领那麽多,免不了有各自的算盘,完全可以从内部分化。
唯一的问题就是,朝堂上的首辅和次辅太碍眼。
没有这两个老家伙约束,其馀人威望不够,稍微施展点儿手段,勋贵系就会四分五裂。
偏偏这两个老家伙,还不知趣。
他都暗示好几次,让他们辞官滚蛋,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
两位辅政大臣霸着位置不放手,搞得他这皇帝,也束手束脚。
不同于一众文官辅臣,这两位可是军政大权一把抓。
说句不好听,他这位皇帝的圣旨,都不一定有两位阁老的话管用。
倘若爆发正面发生冲突,多半也是他这位皇帝吃亏。
「臣等遵旨!」
被点名的一众官员齐声回答道,
看似平常的回覆,对神经敏感的永宁帝来说,却是格外的刺耳。
下面的人抱团了。
本该互相牵制对抗的文武,现在居然达成了默契,妥妥的乱臣贼子。
恼怒之后,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尽可能的说服自己,这完全是巧合,朝堂上不会有那麽多乱臣贼子。
只不过猜忌的种子种了下去,不是单纯靠理智,就能够驱逐的。
「陛下,这是内阁拟定的北疆驻守将领名单,请您御览!」
说话间,景国良把准备的好的名单,递到了皇帝面前。
「哦!
全部都是忠良之后,看来内阁是用心了。
不过宣大总督人选,怎麽迟迟没有落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