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9章 思路打开(1 / 2)

加入书签

第439章 思路打开

「夫君,你出去的这几天,黔国公府派人送来了二十万斤铜锭,

东西我让下人先收着了,具体怎麽处理,你看着办吧!」

景雅晴平静的说道。

铜在封建王朝,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光能铸造各种生活用品,还拥有货币属性。

按照官方标准,一斤铜能够铸造一百六十枚铜钱。

二十万斤铜锭,如果铸造成货币,就是三千两百万枚铜钱。

折算白银的话,也就数万两。

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笔巨款,对汉水侯府而言,也就船队出海一次的利润。

不过判断价值,不能单纯看值多少钱。

自从安南地区稳定之后,物价就回归了正常水平。

金银都是贵金属,购买力非常强。

普通百姓购买生活日用品,使用金银进行交易,找零非常不方便。

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更小的货币单位一一铜钱。

安南地区有铜矿,但产量非常感人,还要优先满足铸炮需求。

能够用来铸造铜钱的铜,数量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在这方面上,大虞也指望不上。

国内的铜产量,虽然远比安南高,但内部需求也大。

大虞朝廷的官矿,每年产铜才三十万斤。

第一次看到这组数据,李牧都怀疑是不是下面的人搞错了单位,把吨写成了斤。

这麽一丢丢产能,还不及宋朝的零头。

从冶炼技术上来说,大虞的技术明显更加成熟。

国内铜矿储量再低,也不可能低到这份儿上。

很快李牧找到了原因,产能低仅限于官矿,民间的铜产量一点也不低。

本该国有的矿产,被权贵和士大夫们瓜分,原本属于朝廷的铸币收入,也落到了民间手中。

当然,这不能甩锅太祖皇帝。

开国初年的时候,大虞拥有更廉价的货币宝钞。

前期阶段,朝廷限制发行量,宝钞的比值稳定,大有取代金属货币的苗头。

靠印刷宝钞赚取的暴利,远超开矿铸铜钱,

后续随着朝廷的滥发货币,宝钞的币值迅速崩盘,铜钱再次出现在民间,成为交易的主要货币。

在这一过程中,大虞的铸币权,渐渐从朝廷转移到了各地士绅手中。

受此影响,民间铜币的币值,也是层次不清。

优质铜钱,五六百枚就能兑换一两白银,

劣质铜钱,三五千枚才能兑换一两白银。

奇的币值差,严重制约了民间商业的发展。

入住都护府后,李牧一直在为稳定币值努力。

如果不是顾忌朝廷的感受,他都想以都护府的名义印刷纸币。

黔国公府此时送上一批铜锭,既是对之前事的感谢,也是在暗示黔国公府手中有他想要的东西。

利益能够谈拢的话,双方可以进行交易。

「这些是我们应得的,收下也就收下了。

稍后我会让铸币司的人,把这些铜锭拉走。」

李牧笑着说道。

蚌相争,渔翁得利。

黔国公府和朝廷的博弈,他除了精神上给予对方鼓励外,全程都在吃瓜看戏。

靠着威逼利诱,收买钦差大臣,黔国公府暂时逃过一劫。

为了分摊政治压力,不得不花大代价拉拢盟友。

实力雄厚且同样世镇一方的汉水侯府,无疑是黔国公府,最需要拉拢的盟友。

「夫君,这是准备和黔国公府结盟?」

景雅晴关心的问道。

政治上的结盟,关系到两个家族的兴衰,不可不慎。

「没到那份儿上。

从叔父拒绝黔国公府的联姻开始,我们同黔国公府的关系,就注定不可能成为亲密盟友。

现在的结交,无非是各取所需。

他们需要借侯府的力量,震朝中的豺狼虎豹。

恰好为夫需要云南的矿产,正好完成这笔交易。」

李牧笑着说道。

黔国公的夺权行动,看似取得了成功,实际上却是血亏。

如果他们多隐忍一些时日,等和镇远侯府的联姻敲定,再进行操作难度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

直接暗杀巡抚,手段实在是太过粗糙。

换成他去操作,云南巡抚第一次大败之时,就直接向朝廷弹劾。

吃败仗,是需要负责的。

在勋贵系取得话语权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从朝堂操作,追究刘巡抚的责任。

夸大一下前线的局势,让文官们认为是一个烂摊子,云南的军政大权自动就会回到他们手中。

明明能用合法手段搞定的事情,硬是被他们玩成了政治暗杀。

这种坏头一开,爱惜羽毛的镇远侯,自然不可能再和他们结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