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54(1 / 2)

加入书签

岂不更好。

袁掌柜笑得跟个弥勒佛一样,慢悠悠地让伙计和护卫将东西往库房里抬。

直到东西全部放好,他正要招呼护卫和伙计休息休息,才发现谢景行居然还跟在他旁边。

他登时满脸不好意思,“都是小老儿的疏忽,一忙起来就忘记谢公子了,谢公子可还有吩咐?”

谢景行拱手一揖,“此事还真得麻烦袁掌柜。”

袁掌柜一惊,心中只觉如沐春风,连忙扶起他,“这话说的,居士可真是折煞小老儿了,万莫行如此大礼。”

谢景行笑了笑,想来他与屿哥儿被泰安帝赐婚一事早已传遍京城了,而作为天下商行的掌柜,必然也对此知之甚详,便直说道:“袁掌柜知我才来京中不过大半年,在京中并无根基,而今日一早接到圣旨,我与屿哥儿婚期就在一个多月后,此时还未开始准备聘礼。”

都是聪明人,他只是起了个头,袁掌柜便明白了他的意思,喜笑颜开道:“恭喜居士与小公子将要喜结良缘,你放心,这些东西我都先为谢公子留着,待你挑选完后,再往外售卖。”

谢景行也是大喜,“多谢袁掌柜,再过几日我便同阿爹一同前来,到时再劳烦袁掌柜费心。”

袁掌柜当然乐地送出这个人情,别说谢景行天外居士的身份,谢景行未婚对象可是长公主家的小公子,商行都是长公主家的,这些最好的东西自然也该是要留给小公子。

出来一次居然完成了两桩事,谢景行很是愉快地往谢宅赶,一路上并没有多加注意身旁对他投来各种目光的行人,也将行人们或惊叹或崇敬的话语抛在了耳后,自顾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他是状元,自然不须经过朝考,一直在去翰林院上岗之前,他都是空闲的,原以为需要花大功夫才能置办搜罗出像样点的聘礼。

受到前朝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影响,大炎朝女子和哥儿的人数就算有所回升,数量仍是及不上男子,聘礼自然比前朝初期要高上不少。

除非情投意合,不然哪家会将女子、哥儿会嫁给连聘礼都出不起的人家,这就导致大炎朝立朝之初,为了娶亲,各家都攀比聘礼的数量,一家比一家高,闹得穷苦人家根本娶不上媳妇儿。

这还是只有王公贵族和三品以上大员能纳妾的情况下,若是连普通富人也能纳妾,怕是家境稍微次一些的都得打一辈子光棍。

可就算如此,底层百姓也是怨声载道,未免造成严重的后果,朝廷规定了下聘的规制。

倒是没有规定最低的聘礼数量,可最高却不能超过两个全抬。在大炎朝,六十四抬为一整数,也被称为一全抬,三十二抬则为半抬。

若是五品以下官员家中子女,最多只能三十二抬,而五品到三品官员,最高可到一全抬,而三品以上至王宫贵族才能到一百二十八抬。

不过除了皇室成员,其他人都是要比两全抬稍低个一两抬的,屿哥儿出自皇室,谢景行想也没想,聘礼定然是要凑满的。

可聘礼不只看量,也看质,到时过礼时才不至于丢人,他本还有些担忧,没想到真是瞌睡来了碰到枕头,今日回京城商行的商队就帮他解决了这个烦恼。

至于置办聘礼的银钱,光是天下商行往他这送的玻璃分成的银子,就已多得他已经不将钱当钱了。

在昨晚他同周宁和谢定安交出家底时,就是一贯冷静的谢定安都许久回不过神来,反正他们是不愁聘礼了,甚至绰绰有余。

不过聘礼全从天下商行购得是不是显得有些不够心诚,自己是不是还得另外再多花些心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