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53(1 / 2)

加入书签

谢景行作为一甲状元郎,被正式地授予了翰林院修撰一职。

这是定例,一甲三人,状元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皆被授予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一职,皆是史官。

翰林院修撰品职高半阶,主掌修史、实,且还算得上是皇帝近臣,需要与其他人一同记录皇帝言行实录,同皇帝讲经论史等等。而编修则是主要负责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注)

别看官职低,可进士之中也唯有一甲三人殿试过后能被直接授官,其他的二、三甲进士、同近士还得先经过朝考,朝考合格者才能成为翰林院庶吉士。

翰林院庶吉士更是无品级,只是在翰林院进行为期三年学习时的一种职位罢了,可就算是无品级的庶吉士,也只取三十名。

剩下的人之中,又取一百人分到各部去观政学习,剩下的就只能等着吏部看地方上有无空余的微末官职,到时一一分配了。

若是无空缺,不知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得到一官半职。

而三十名庶吉士也不是就能高枕无忧,在翰林院三年期满后还要经考核,若是考核优秀才能留任翰林院,成为翰林院编修或检讨,万一考核成绩差,则是被外放到地方去做地方官员。

京官和地方官,不用想便知京官的前途更加远大,更别说在大炎朝可有“非翰林不入内阁”一说,这便更是让进士、同进士出身之士用尽全力也想要留在翰林院中。

不过最终能留下之人却是寥寥,还都是要排在二甲前十才有较大机会。

不过其他人也并不是就在翰林院混日子,毕竟三年后外放为地方官,那也有富饶平顺之地和贫瘠之地之分,这可和他们在翰林院三年的表现息息相关。

不过这些都与谢景行无关,他已被赐官了,只是谢景行却并不需要立即就去翰林院上职。

新科进士们除却京城人士,几乎都是千里迢迢从其他省份赶来京城的,现已风光上榜,自然要衣锦还乡。朝考后,朝廷会给新科进士们一个月的时间,让他们能回家乡告知父老乡亲上榜的喜讯并好好庆贺一番。

一个月的假期也不是朝廷胡乱定下的,自然是估算过,就是算离京城最远的新科进士也能走个来回,而且若是故乡实在离得太远,因故耽搁,只要能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回京,朝廷也不会怪罪。

欢天喜地地将魏总管送出门后,谢景行才与周宁和谢定安坐在一处,三人都有些烦恼,他们一家人都来了京城,只给周广德送了个口信回去,也不知他们在周家村会如何担心?

本来想着能抽空回去一趟,他们已经离开周家村五年了,都很是想念周家村,更不知现在的周家村是什么境况。

不过就算谢景行此次称春闱成绩不佳,有乡试解元这一重身份撑腰,周家村村民也能在十里八乡横着走了。

周家村人都不是飞扬跋扈之人,自然不会仗着谢景行出自周家村去欺辱他人,怕都会更加谨言慎行,生怕给谢景行找麻烦,加上又有竹扇这桩买卖,日子自然过得不会差。就算谢景行现在不回乡,他也不用担忧周家村村民。

只是他要成亲,外祖一家若是不能出席,定是遗憾。

可现在成婚在即,要将三书六礼走完都很是仓促,再回去一趟,无论如何也赶不及,如此就必须得有所取舍。

谢景行皱着眉,周宁也面带愁绪,他们都不曾担忧过周广德一家人会不会赶来京城,若是他们因担心旅途劳累擅自做主不让周广德一家前来,周广德才是会大发雷霆。

现在只看是他们去接,还是让周广德一家自己上京。

谢定安没有多做犹豫,“你们留在京城,我独自回去一趟,将岳丈他们接来京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