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朕,计穷也(2 / 2)
冯保摇头说道:「没有,保利诺带着遗憾离开了,陛下,长史孟金泉愿意跟随潞王去闯荡,是因为潞王是咱大明的亲王,若不是潞王殿下表现出了足够的才智,恐怕,孟金泉也不会跟随殿下前往金山国。」
「读书人素来如此,没有天大的好处,没有明确的前途,他们是不会轻易涉险的,能到葡萄牙做国务大臣,在大明至少也是一方布政使了。」
布政使被尊称方伯,就是一方之长,一个省的布政使,那是大员中的大员,在大明犯了事儿,也要议贵(正三品以上),有极大的司法特权,有这种才能,跑去葡萄牙这种方外之地遭罪?
安东尼奥能得一个徐璠,那是因为徐阶一直在触犯盛怒,徐璠不得不跑。
「那朕也没办法了,他那个汉士族的衙门,其实很危险。」朱翊钧没有强行命令士大夫前往葡萄牙,这士大夫有坏事的本事,而且很大。
八十八位汉士族分成了天地玄黄四组,对国事进行评判,汇总成四份文书呈送王宫,这种制度显然是代议制的变种,好处是十分明显的,安东尼奥可以得到足够的国事建议,比宫廷秘书出馊主意要强一点。
坏处也十分明显,这些家伙,没有一个省油的灯,安东尼奥一定会被彻底架空,早晚之事。
朱翊钧没什麽好办法,只能希望安东尼奥好运了。
「大宗伯上奏说了件事,自从墨西哥佩托总督顺利办了贷款后,各方使者询问是否可以购买五桅过洋船和办理贷款。」冯保说起了皇帝的放贷生意,这份贷款,被戏称为恩情贷。
能办这种贷款,是陛下的恩情,安东尼奥太成功了,让无数人眼红。
能做放贷生意,一定要有收回贷款的能力,这种国际债务还有高风险的战争贷款,目前看,也真的只有大明皇帝能办的起来。
「除了英格兰和倭国外,其馀都可以办。」朱翊钧想了想还是准了沈鲤的奏疏,都可以借,只要能把五桅过洋船卖出去就行,卖出去的五桅过洋船,不仅仅是军火生意丶安全生意,还有海贸的规则。
想买大明的船,没问题,但纵容私掠许可证,那大明就会将其排除在朝贡贸易之外。
大明目前没有足够的能力布武全球,自由通商,所以海贸规则的制定,只能用这种方式,用大明的生产力去潜移默化的改变。
「英格兰活该。」冯保再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私掠许可证,人神共弃,英格兰要依靠私掠船打赢西班牙,短期内不可能取消。
作为大明人,冯保对海寇丶倭寇之类的字眼,天然厌恶。
「户科给事中万国钦丶刑科给事中张问达丶都察院佥都御史陈登云等人联名弹劾顺天府丞杨俊民,劾八事,事事确凿。」冯保将一本奏疏郑重的放在了皇帝面前。
第一,功过唯税赋为重,谁能如期缴全税赋,就为功成,这一点在吏举法中,特别明显,顺天府到京师大学堂进修的吏员,全都是几年税赋全都是完全缴纳的干吏;
第二到八件事,都和唯税赋为重有关。
第二,纵容顺天府衙六房贪腐,顺天府衙门朝钱开,没钱莫进来,除了命案之外,其馀任何事,都要花银子打点关系,否则一事无成,少则十银二十银,多则百银千银,顺天府衙门贪腐成风;
第三,纵容贱业,顺天府衙门六房贪腐,自然而然就会纵容包庇城中帮会,给一些生意开后门,但凡是人多的地方,周围全都是娼窝丶赌窝,京师风气为之糜烂;
第四,匪丶帮人员,横行无忌,甚至西山煤局的煤车,都被连车带货劫走过,有些孩子出门打了个酱油,就永远消失的无影无踪,顺天府六房收受贿赂,纵容包庇人牙行丶人贩子;
第五,衙蠹泛滥,民间皆言:衙门少一役,民间少一蠹,这些衙蠹可谓是坑蒙拐骗偷无恶不作,其害甚于匪丶帮的等众;
第六是黑工坊,不遵照圣旨和力役签订合同,而是以类似于卖身契建立生产关系的黑工坊,比比皆是;
第七是官商勾连,六房贪腐,给这些商贾行了太多的方便,以假乱真丶以次充好,以至于百姓喊冤无门;
第八是纵容私蓄奴仆,西土城迁来豪奢户,家家户户蓄奴,少则十数人多则百馀人,顺天府衙门尸位素餐,冷眼旁观。
「八件事,每一件事都不是诬告,但是这几个给事中丶御史,就不问问,为何如此?六房书吏干事丶衙役,八成都是城中势要豪右的门生故吏,杨俊民怎麽管?拿什麽管?」
「什麽狗屁的天朝上国!什麽狗屁的天子脚下,首善之地!」朱翊钧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一把扯下了盖在堪舆图上的红绸布,看向了刺眼的顺天府『百一』的字样,越看越觉得刺眼。
「冯保!」朱翊钧盯着堪舆图看了半天,大声的说道。
「臣在。」
朱翊钧看着堪舆图说道:「宣戚帅来。」
「臣遵旨。」冯保再拜,他亲自去了大将军府请戚继光到通和宫来。
杨俊民不是罪魁祸首,否则就不是八件事,而是九件事了,杨俊民贪腐就会首当其冲,但杨俊民没有贪腐。
杨俊民回京这几年,真的是兢兢业业,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但顺天府衙门从上到下,全都是贵人们的门生故吏,京师风气变成这样,八成的原因都是因为这些虫豸。
杨俊民还不是王希元,真的得罪不起这帮贵人,王希元是元辅帝师的门生,皇帝的同门师兄弟,还有前往云南巡按的功劳在,简在帝心。
杨俊民有他父亲的关系,可杨博当年是斗败致仕,再说人走茶凉,杨博走了好些年了,当年那些人脉关系,还有多少有用?晋党都已经彻底散夥了。
顺天府丞,这个活儿,是真的不好干,多头受气,有苦难言。
「臣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戚继光龙行虎步的走进了通和宫御书房,俯首拜道。
「朕不安,戚帅坐,朕与戚帅细细分说。」朱翊钧和戚继光仔细说了下顺天府的乱象。
朱翊钧诉苦之后,才面色凝重的说道:「这顺天府六房丶衙役不能被这些个豪强把控了,这些奏疏里,每一件事都是真的,但杨俊民不是祸首,朕就是把杨俊民砍了,京师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朕想法是让京营派出六房书吏和锐卒,接管顺天府六房。」
「陛下,万万不可。」戚继光听闻皇帝的想法,立刻说道:「此举恐怕引起朝野沸腾。」
沸腾的原因很简单,这就是皇帝在自掘坟墓。
司马懿兵变的全过程,告诉了所有人,宫变三要素,控制城门丶控制武库丶控制文渊阁。
控制城门就控制了人员的进出,控制了武库就解除了全京师武装,控制文渊阁就代表着皇帝政令走不出皇宫,解除了皇帝的行政权,即便是衣带诏血书也无用了。
戚继光可以军管天下任何的郡县,甚至为了度过天变,可以对多地进行全面军管,就像李如松去容城一样。
但大将军,唯独不能接管京师。
皇帝放心戚继光的人品,但戚继光还害怕有人要搞黄袍加身,奉国公足够传家了,戚继光才不想做司马懿,狗都不做!
大军可以临时徵调入城,但绝对不可以常制入城。
「戚帅,朕的意思是一半一半。」朱翊钧又不是小孩,他赶紧解释了下,不是全部。
「那也太多了,顺天府衙役八千众,就是十分之一,八百京营锐卒,足够镇杀他们所有了,不行不行。」戚继光连连摆手说道。
八百锐卒可当八千边军用,就顺天府衙役那帮虫豸,说一打十夸张,一打二十绰绰有馀。
「哎。」朱翊钧也知道戚继光不会答应,才继续说道:「那退役军兵如何?」
「陛下,京营退役军兵,也是军兵。」戚继光说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话,了解京营,就不难理解这句话了。
退役了,不代表着京营锐卒和京营没了关系,京营锐卒的家人会在京营居住三代人,第四代才会脱离军籍,附籍京师民籍。
而且多数京营锐卒的后代,也会参加京营遴选。
朱翊钧也考虑过外乡人这个选项,选择从外面调拨六房书吏丶衙役充任,并且给京师大学堂吏举法的名额就行奖赏,但稍加思虑就知道不可行。
京师这地方,一砖头下去,全都是贵人,京师这些贵人们,确实只能贵人去管。
「朕计穷也。」朱翊钧一摊手,承认自己无能,除了京营,他真的想不到好办法了。
戚继光一看陛下如此说,赶忙说道:「陛下,这事儿若是有办法,历朝历代,那麽多的京兆尹,早就解决了,汉时迁富户守陵,就闹出了五陵少年的纨絝,横行无忌。」
关己则乱,在戚继光看来,陛下太想解决京师『百一』的问题。
从历史的纵向尺度来看,这根本就是个无解的问题,五陵少年到现在的西城豪奢;
而从横向尺度来看,法兰西三亨利之战,就是集中在巴黎地区搞内讧。
京师这种首善之地,古今中外都这样,无解难题。
皇帝是天下少有明君,但这种亘古未决之疑难杂症,想彻底根治,几乎不可能。
杨俊民之前的顺天府丞,王一鹗丶沈一贯丶王希元,个顶个都是贤臣,要有办法,他们早就提出来了。
「说难听点儿,臣在前线打仗的时候,最怕收到京师不知哪个贵人的来信,陛下,不光是臣,还有宁远侯李成梁丶泗水侯殷正茂丶鹰扬侯张元勋他们也怕。」戚继光心有馀悸的说道:「像马林那样,贵为阳城侯,还要披坚执锐,身先士卒的将帅,其实不多。」
戚继光这话不难理解,大意就是:神通广大的贵…人,一封书信至前线,就会造成无数的麻烦。
马林是阳城伯马芳的儿子,马林在前面打仗,不是戚继光拦着,恨不得每个山城都跟着赵吉丶骆尚志冲进山城里。
打仗是要死人的,是直面生死的,贵妇人的儿子是儿子,其他人就不是娘生的?搞优待影响士气。
戚继光擅长练兵,他一点都不喜欢京师这些少爷兵,一点都不,他宁愿要矿工窑民出身的老实人。
「元辅没有什麽办法吗?」戚继光眉头紧蹙的问道。
「没有。」朱翊钧摇头说道:「元辅说,他也计穷。」
「那元辅最擅长吏治,如果连元辅都没办法的话,那怕是真的没办法。」戚继光由衷的说道,张居正最擅长的就是吏治,连张居正都没有好办法,其实没必要费那个劲儿了。
京营镇着京师,也不会出什麽意外。
「陛下,臣倒是有个办法。」戚继光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了某种可能。
「哦?戚帅有何良策?」
戚继光目光炯炯的说道:「陛下,匠人!」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