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91章 常院士的大手伸向哪里,哪里的成果就泛滥成灾(2 / 2)

加入书签

已经从晕车中恢复过来的程广伟拿起对讲机,一字一句地下令道。

随着他的声音落下,位于防空系统最顶端的平板搜索雷达缓缓竖起,接着开始以大约1.5秒一圈的速度旋转。

炮塔正前方的圆鼓形火控雷达和光学瞄准具也跟随炮管和飞弹托架的动作变换着俯仰角度,时刻准备根据搜索雷达的捕获结果进一步锁定目标。

几秒钟后,对讲机中出现了一个略显年轻的声音:

「靶机临空!」

这类短程防空系统的靶机基本不会有什麽高大上的东西,就是个挂着角反射器的航模而已,用的还是摩托车的两缸发动机作为动力。

虽然天色昏暗一时间看不到靶机本身,但地面上的一众人还是能明显听到突突突的活塞工作声。

几乎是在上一个声音结束的同时,另外一道口令便已经响起:

「雷达系统捕获目标!」

稍晚片刻之后,同一个人再次报告:

「光学系统捕获目标!」

紧接着,座圈驱动电机骤然发出嗡嗡的工作声,推动着炮塔在半秒钟内转过了大约90°。

在这个过程当中,两根35mm的炮管也完成了调整,对准靶机来袭的方向。

下一个瞬间,两股如同火流一般的橙红色曳光线激射而出,几乎笔直地飞向夜空中那个并不显眼的目标。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和缓缓升腾而起的炮口烟尘,无需人工装订的编程弹药在飞离炮口的瞬间被火控系统通过电磁线圈赋予了长短不一的爆炸延时,十几发炮弹几乎同时爆炸所形成的弹片云精确笼罩了目标……

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靶机便已经化作一团耀眼的火球,在惯性的作用下从半空中飘落而下。

「斜距1km,目标确认击毁!」

随后,又是几轮情节几乎完全一致的重复测试。

唯一的区别在于靶机所处的距离以及方位。

「斜距3km……」

「斜距4km……」

「斜距5km……」

不难看出,相比上一代自行高炮,新型号虽然减少了两根炮管,但得益于更加精确的射击精度和更加智能化的火控系统,作战效能却远远胜过前者。

并且,更大口径的弹药也使得火炮系统的最大斜距从不足3km来到了5km以上。

然而,在一次次「确认击毁」的口令声中,总师助理刘锡云却并没有表现得非常兴奋。

反而随着测试斜距的增加而愈发愁眉苦脸起来。

终于,当最后一组5.5km的测试结束之后,他脸色凝重地来到程广伟面前:

「程总,看目前这个结果的话……咱们这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可能就要改成高炮系统了?」

后者刚刚放下手中的对讲机,正借着车灯的光亮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麽。

听到刘锡云悲从中来的声音之后,才抬起头看向对方:

「暂时来看,应该是这样的……」

「原定弹炮系统里的飞弹是直接在红缨6的基础上进行有限改造,但是这飞弹的有效射高和杀伤斜距还赶不上35mm高炮,那就完全没必要无谓地增加系统复杂度了……」

说完这些,他也注意到了对方如同吃了苦瓜一样的脸色,于是笑着宽慰道:

「也不要对一个名字太在意嘛……」

「再者说,高炮怎麽了,当年在巴尔干把B2打下来的不也是高射炮吗,谁还敢看不起炮兵防空的作用?」

当然,话是这麽说,但大家心里都门儿清,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华夏手头没有一种体积足够小丶射程又足够远的防空飞弹。

而眼前这个装备又是陆军编制改革中的关键,实在容不得无休止地等待下去。

因此,程广伟最后还是补充道:

「另外,我们也会在系统中保留完整的飞弹控制功能,等到……」

话还没说完,就看到原本一直等在车里面的联络员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程总,所里刚刚发来消息,说让您和刘助理马上回一趟京城。」

程广伟瞬间恢复正色:

「这麽着急?」

让原型车和大队人马留在靶场,单把几个关键人员叫回去,显然是项目出现了什麽重大变动。

对方点点头:

「科工二院那边的同志说,他们正在测试一项新技术,可以把他们前卫系列飞弹的射程提高到竞争对手的至少1.7倍以上!」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