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11 章 第十章(1 / 2)

加入书签

第411章第十章

班直们会放道士进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细想就会明白了——大家都不是傻子。

班直们不是契丹人,契丹人去国万里,流离失所,是长公主收留了他们,许他们前程,赏他们金银,给他们分发田地。

分发的田地里一定有因战争而无主,或者是家主投降了金人因此被清算收缴的土地,但一定也有只是暂时因战争被迫离开家园的人的土地。

这些土地主要集中在河东,所有被长公主收缴土地的人,都会得到面积同等,并且价值尽量相当的土地。

他们搬迁时可能是哭着走的,但也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高高在上的长公主一句话,他们就要搬到几十里,甚至百里外的陌生地方去生活。

好在官府会给他们一些补偿,比如说免除了他们搬迁后十年里的所有赋税,又比如尽量让他们整村搬迁,族人不至流离分散,这多少给了他们一些希望。

长公主这样对不起他们,都是为了对得起她的契丹卫队。

宣布这些事时,她不用别人代劳,她自己要亲自去,发赏时也要亲自将一把把的金银,一张张的地契交到一旁内侍手中,再由内侍交给契丹士兵。

她的笑容和声音,与金银和地契一起印在了契丹人的脑海里。

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契丹人与这里的人全无恩义,汴京人看到他们时,目光是狐疑而冷淡的,汴京人当然不愿意接受这些异族人。

因此想在这里活下去,想活得更好,想带着丰厚的奖赏回到地契标注的土地上,娶妻生子,幸福过完一生——如果有机会,将老家的亲人也接过来——想做到这一切,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向殿下奉献绝对的忠诚。

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为谁而战,并且决心为她的命令而死。

异族禁卫军在绝对的忠诚上,与赵鹿鸣从蜀中带出来的灵应军不相上下。

可殿前司的班直门呢?禁军呢?

要是赵鹿鸣有机会手把手教郓王一点粗浅的政变知识,她就要说:三哥啊,你不能用本地禁军搞政变啊!

那是本地人啊!

本地人就意味着,他爹妈老婆孩子全在这里!

政变意味着杀戮,意味着人头滚滚,意味着动荡,甚至是燃烧的王城。

赵鹿鸣自然不愿将这座城付之一炬,她视这里为她的所有物,可别人怎么会知道?

禁军只要想一想他们爹妈,他们哪怕有三分热情,也立刻就要冷却了。

何况他们连三分热情都没有。

郓王给钱了吗?

给钱了。

钱给谁了?

给高级指挥官了,比如行门指挥使蒋宣,再比如殿前司的李福。

钱给到高级指挥官了,而且郓王的宫变思路也不是完全不靠谱,他的确是准确找到了两个担心被契丹人抢饭碗的人,他还私下里出示了太上皇

那些道士可不是真道士,他们平时也要杀人,他们也拿刀子的!他们修的是杀人的道,他们若是一股脑闯进来,他怎么办?!

他怎么办?!

郓王一瞬间几乎就要后退了,投降了。

他现在投降,他什么也没干,妹妹什么证据都没有,她若是想杀他,不不不,若是想治他的罪,宗室们岂不惊疑?!

宗室们一定会救他,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也要为他仗义执言!

他什么都没做!

他几乎就要退缩了。

可有人在他身后悄悄说:“殿下,长公主怎能不言语通报,便将道士带进宫呢?”

那人又说,“福宁殿的门,都是殿下的人守着。”

这声音很轻,飘进他的耳朵里,忽然就有了千钧的份量。

郓王那一瞬从绝望里又生出了勇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