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0 章 第九章(1 / 2)
第410章第九章
郭京这个人在京城里是有点小名气的。
他原本从太原溜回来,用了办法让自己脱了役,他手头有很多金银,即使是在汴京也能过得很不错。
可完颜粘罕来了,一切就变了个模样。
大家人心惶惶的,不管是佛寺还是道观都变得特别火,甚至还有一些不知什么来路的神明,一起都被摆上桌郑重地供奉起来。
人之常情,别说禁军看着不像靠得住的样子,就算靠得住也不耽误大家求神拜佛。
因此整个汴京香火含量超标,有几日旺盛得叫城外的金人看到了还要问一句:“哪路友军攻进去了?点起这样的大火?!”
再这样的前提下,郭京就自然变成了暗夜里的萤火虫,不仅是在街坊邻居里出名,在禁军里出名,还有些朝廷里的大臣也听说过他的名字。
赵构就听说过,可他听过了也就过了,没想要用这家伙做成什么事,毕竟是少年赵构,他要成事不靠神神鬼鬼,他自己努力。
郓王就不一样了。
郓王虽说是个士大夫,可也有一颗想求神佛庇佑的心,他尤其比赵构想得多。
“呦呦一路能到如此地步,难道真有神佛庇佑?”
“真神假神还不知呀!”有人在他耳边小声嘀咕,“若是真神,就该庇护天子,岂能应在她一个小女娘身上?”
这话在理,郓王就觉得,不能轻视这场政变中的超自然因素。
郭京自然就被翻出来了。
还有点懵。
京城里流传着郓王的那点事,可都是捕风捉影,而郓王也很有本事,他再找些人在京城里宣扬一番别的流言,自然就盖过自己的流言。
这些流言每一个都比郓王要篡位听起来可信,包括但不限于完颜宗望是叫雷劈死的,皇帝是叫人害死的,公主自然不是坏人啦,她只是情郎多了一些,其中有高大帅气的也有如玉君子的,她还养下了私孩子!
好几个私孩子!
一胎怎么也得四个?!四个不多!八个吧?!潘楼东街巷老谁家那小谁,之前去河东亲眼见过的!八个孩子,抱着她的大腿叫妈!
要说郓王自认为可以争一争大位,百姓们不了解,说不出些什么,可聊一聊公主的情郎,大家都能插一句嘴。
这种情况下,郭京的警惕性就被麻痹了。
不过郓王还是有警惕性的,万一这是个骗子怎么办?
因此有人将他请到了郓王府,听郓王讲一讲要求后,郭京又被考校了一下学识和道法。
郭京就微笑道,“殿下岂不知梁师成么?他受困于太原,还是我施法解救,叫金军自相攻杀,才解了太原之围。”
他一边这样说,一边从袖中取出了两样东西。
一样是梁师成起请罗天诸神的亲笔文书,另一样是梁师成赠与他的玉制摆件,玉质明净,颇为出色。
这摆件当初
言万语。
郭京仙师!灵!
谁见过这么大的雨!谁见过拉着灵柩回来时下这么大的雨,不吉!大不吉!这是上天警示,有人无德呀!
要说谶纬这东西在宋朝是严禁的,可官家怎么禁也禁不住民间偷偷流传,汴京里花样多,汴京外就不是花样多的问题了,大家是要拿谶语当自己造反的法理依据的,北宋末年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难道其中就没几个秀才想几句谶语了?
他现在内心就在翻滚沸腾,朝堂上要怎么说,太学生那里,又要怎么说,民间又该怎么说,到时候民声沸腾,十万太学生都得说:天道纲常果然是有的!长公主殿下原是修道之人,而今强要入世,上天的警示这不就来了?若能如白云先生一般,做个急流中勇退之人,必能成道果,铸金身呀!
长公主依旧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
雨水冲刷着她的铠甲,冲刷着队伍里每一个人的表情,一切都显得很模糊。
她看不到他们的脸,可她能想象到他们的神情,也能想象他们想说什么,会说什么。
她骑马走在雨里,可她的战车下又一次燃起了火焰。
这支长河一般的队伍就是这样走到了宣德门,走到了诸王面前。
她说:“今日的吉兆,诸位可亲见了吗?”
这话是她在雨里说出来的,就跟着雨水一样落了地,流淌在大街小巷,而后汇聚进河道里,流向了更远的地方。
有人就说:“寻常人家丧仪,也求圆满,也知疾风骤雨大不吉利,殿下此言,岂非欺天?”
“我兄是大宋之主,非寻常人家!入春大旱,京畿之地,农田龟裂,百姓盼雨,望眼欲穿!我食不下咽,寝不安眠,夜夜在灵前祝祷!而今扶灵回京,忽降此雨,必是我兄神灵有知,不忍见天下大旱之故!”
长公主的声音穿透了雨幕:“我兄有灵,果然应我祷言!此甘露也!”
“天降甘露!”耿南仲第一个跪下,激动道,“天佑大宋!”
“天佑大宋!皇宋万万年!”
“大宋!”“大宋!”“大宋!”
“甘露!”“阿嚏!”“甘露!”
一条长河都在雨中发出了激昂慷慨的声音!
队伍里的小军官一边抹着脸,一边高声道:“再喊大点儿声!大点儿声今晚殿下给咱们烧肉汤喝!”
“殿下万岁!”
郓王跪在灵柩前,听着这长河掀起的巨浪,到了他眼前!
雨下了两天,停了。
百姓们再出门时,惊异地看到了一个雨后的世界,那些叫干旱的热风吹得疲惫不堪的柳枝,墙头已经枯萎的红杏,还有不知道躲在哪里苟延残喘的虫儿鸟儿,忽然都出来了。
灵柩已经入宫了。
它匆匆忙忙地进城,匆匆忙忙地进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