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9 章 第八章(1 / 2)
第409章第八章
皇帝死在外面,这是很尴尬的事。
主要是大宋没有这个先例,之前的皇帝都死在宫内,相公们是要入宫先看到皇帝的尸体——这一步现在就卡住了。
皇帝的灵柩在外面,怎么办呢?相公们就讨论了一下,说得出城去接,出城几十里。
然后问题又来了,相公们出城,太子要不要出城呢?亲王呢?
白时中虽然孱懦不才,但能当上宰相,也是有点能耐的,比如说他同理心很强,很懂得如何设身处地为上司着想。
还是他第一个开口说:“不如令太子与诸王于宣德门前等待。”
宣德门是皇宫的正南门,直对着御街。
虽说开春到现在没下雨,街上尘土多,可这里早就被小内侍扫了一遍又一遍,纤尘不染的。
亲王们就在这里等着,也是披麻戴孝,一身白衣胜雪,打头的是郓王,他最年长。
清晨刚站在这时,他们还红着眼圈儿。
自己的安危是不用怕了,至少上秋之前他们不用担心金人南下,攻破汴京,给他们拿绳子牵着一串儿带走了。
他们还是富贵的亲王,他们还可以继续享受这优哉游哉的汴京岁月,尤其这些亲王都继承了太上皇的好基因,他们都很有文艺细胞和良好的审美,因此格外能感受到时光中的美。
既然自己的安危不用怕了,旧时光又回来了,他们和皇位关系又不大,那就正可以多愁善感一下。
每个人都红着眼圈儿,甚至有几个小弟弟还是肿着眼泡的。
他们说,唉,皇帝哥哥!皇帝哥哥对我那样好,怎么就山崩了呢?!
他们一边这样哭,一边偷偷去看唯一一个没有哭的人。
康王赵构没有哭,他教内侍用轮椅推着,排在了兄弟们当中,他的脸上教一块轻纱盖着,那纱是王府内几个手巧的宫女替他裁制的,精巧得像一张丝质的面具,不会被一阵风刮落,又能让他透过纱感知到外面的一切。
但他们起得太早了,大军遇到相公们之后,相公们有一番仪式,他们要在灵前跪拜,又要耿南仲将皇帝的遗诏展开给他们看。
他们得达成共识——皇帝遗诏上说,皇位要康王赵构继承。
这个遗诏事关大位,相公们必须谨慎对待,因此又要花一些时间。
这就导致皇帝的灵柩到达城门前时,时间已经到晌午了。
队伍里有好几位亲王口渴,先是两位小亲王要求喝水,而后几位年纪略长些的也叫人过来,轻轻给他擦擦汗,顺便喝一口水。
“弟非轻浮自矜之人,只是怕大礼至时,威仪不肃,乱了法度。”
他们这样为自己辩解一句。
但郓王站得很直,没有喝一口水。
坐在轮椅上的赵构也没有叫水来喝,他甚至一声也没有,就这么沉默地注视着西边天空上慢慢卷过来的乌云。
在
此办吧。”
御街上,一丝尘土也没有。
两侧站着的,全部都是禁军士兵,典仪甲光彩夺目,在风中轻轻被吹起。
禁军后面的,全是迎接皇帝灵柩的百姓。
一整条御街被反复泼水,有人骑着马,从街上跑来跑去,他们多半下巴光洁,皮肤白皙,脸上也有不同寻常的严肃神色。
但百姓们没有,百姓们悄悄地交头接耳。
按说禁军在这里戒严开道,就是为了让他们噤声的。
可禁军也做不到呀!
难道禁军们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吗?
他们也是汴京人,他们站在哪,家里人自然就奔着他身后的位置去了。
站在自己儿子、丈夫、兄弟身后悄悄说话,这不算大罪吧?
禁军士兵有时候忍不住了,就小声说:“你说的那是谣传!”
“我说什么了我?”他妈就立起两只眼睛,“我就顺嘴说一句!”
旁边的士兵瞪他一眼:“小点声!”
“我说我娘呢,我不让她提起郓王殿下的事!”
郓王殿下?
郓王殿下有什么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