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船厂(1 / 2)
泉州造船厂,或许不是大宋规模最大的船厂,但却绝对是大宋建造海船最大的船厂了。
站在一艘艘巨大的成品半成品战船前,赵竑感觉自己犹如大象脚下的一只蚂蚁,渺小无比。
当这些大船处于茫茫的大海之中,似乎也会渺小如斯吧。
“赵卿、吴卿,朝廷要大力发展海军,迫在眉睫。以你二人之见,1500料的海船,我大宋一年能造多少?3000料的战船,又能修建多少?”
赵竑皱着眉头,沉吟着问了出来。
他从浙东沿海路南下,东南沿海各处水寨都是兵事不振,百废待兴,也验证了他成立水师学堂和整饬海军的必要。
1500料,排水量大概500吨,和后世大航海时代的主要战船体积相似,应该适合这个时代海战的需要。
至于3000料的战船,可以少量补给海军,一是战力所需,二来纯粹为了震慑。
“陛下,仅以泉州、广州两处,1500料的战船可以造出200来艘。至于3000料的海船,一年50-60艘,应该问题不大。”
身为大宋沿海制置使,赵善湘对这些基本的操作,还是相当熟悉。
“陛下,金人和鞑靼海上力量微不足道。战船多少,是不是要量力而行。况且,海军的扩大,还需要大量的招募水兵,训练数年才成。”
吴潜硬着头皮,劝阻赵竑的急躁。
赵竑轻轻点了点头,心里也是骄傲。
福建和广东造的海船结识耐用,为大宋海船首选。南宋时,全世界都在使用大宋造的海船,质量自然不是问题。
纵横海洋,大宋的硬件设施齐全,就看软件的了。
“吴潜,你以为朕只想北上,不想南下吗?”
赵竑实话实说,一点也不拐弯抹角。
“明年,朕会向占城派三千水军将士,十几艘战船,这是第一步。因此,水兵,你得给朕练好了!”
赵竑说着说着,目光投向巨大的战船,又是一阵犹豫。
从明年开始,也许从今年冬天,他就准备启动蒸汽机的研制。举全国之力,万一蒸汽机提前成功,应用于新的战船上,那么这几年大量生产的战船,会不会是一种浪费?
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贸易,并进而控制世界财富。
赵竑心头,不自觉闪出这句话来。
“陛下,沿海制置司正在招募水兵,到明年初,约有两万水师将士可操练完毕,随时等候陛下调遣。若是陛下要调遣水师于海外,还需继续建造装载火炮的战船。光是占城三千将士,1500料的战船就得十几二十艘。若是加上流求,以及新造的战船,最少也得两百艘以上的大小战船。”
赵善湘思考着,插话进来。
光是沿海制置司的两万水兵,就得上百艘战船。还不要说流求和占城所需。
“赵卿,朕会下一道旨意给福建和广东两地,让他们每年各造100艘1500料的海船,30艘3000料的海船,沿海制置司派专人不定期核查。”
200艘1500料战船,60艘3000料海船,想来不会难为福建和广东地方。
这个时候,赵竑的脑子,完全清醒了过来。
要成为海上强国,要获得海上行动自由,必须具备4个条件:
1.作为一个商品输出国家,必须生产足够的产品供出口并进行商品交换。
2.必须拥有作为海上交通工具的运输船只。
换句话说,即便是现在生产的这些战船不能适应远洋作战,也可以作为商船纵横四海。
3.必须占有能够保护和发展海外贸易、获取巨大利益的殖民地和基地。
4.必须拥有强大的海军,以保护海外领地及其与本国基地之间的交通线。
这是后世《海权论》的四大金科玉律,赵竑暗自庆幸,看的书籍太杂,有时也有益处。
四大法则,这就需要大宋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用自己的产品占领全球市场。
这同时意味着,大宋不仅需要战船,还需要大量的商船。
不过,大宋国土被占了大半,边防岌岌可危,哪里来的殖民地?去占有那些无主之地,似乎很有必要。
澳洲、南洋、非洲、南美洲、北美洲……
而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大宋必须拥有。
“陛下的意思是,每年建造260艘海船!”
赵善湘大吃一惊,不自觉睁大了眼睛。
“陛下,如此一来,沿海的船厂,还有江南兵器制造分司,可是要忙起来了!但这么多海船,是不是太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