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2(2 / 2)

加入书签

郝师傅跟四个帮厨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景,他们一直做的都是一锅一份的菜。

这种大锅饭,只有人口众多的乡下人这么做吧。

这么炒出来,味道真的会好吗?

但是苏糖的动作让他们发现,她的动作好像非常专业?

先是把切好的肉都放到大木盆里,用面粉鸡蛋给猪肉勾芡,搅拌之后,再拿来一大木盆的青椒。

每次要炒多少,苏糖就拿出来合适的量。

最后放到锅里经过爆炒,香味马上四散出来。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y?e?不?是?í????u???€?n???????②?5???????м?则?为?屾?寨?佔?点

郝师傅立刻明白苏糖的意思了。

原本他以为所谓的四菜一汤,要一个人一个人炒,那样实在太麻烦了。

但苏糖意思是,把所有菜都做好,等着客人过来盛饭就行。

这样对时间紧张的客人来说,那是最好不过的。

当然了,这种方法不是独创。

可是在酒楼里却是独一份。

毕竟现在的人对酒楼理解,那就是坐下来慢慢享受,慢慢吃东西的。

但苏糖完全打破了这个想法。

酒楼,也可以是为了便捷服务的。

不需要坐下来细嚼慢咽,不是只有上档次,才是酒楼。

这个想法在现代人看来正常。

毕竟现代很多饭店就是为了快捷才有的,不存在那种下馆子吃饭就是体面的事情。

可古代人不同,古代的物资匮乏,商业没那么发达。

许多人一辈子去馆子吃一顿饭,那就是可以吹嘘半辈子的事。

之前的迎春楼也是这种风格,否则也不会在酒楼设冰窖了。

苏糖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她就是要把餐馆变得快捷,或者说,就是要在西城开便捷餐馆。

你会在工地开五星级大酒店吗?不会吧。

就是这个道理,即使工地的人有钱吃,那也不会在干活的时候吃啊。

扒拉两口就要挣钱去了,谁有空先去点两刻钟的菜,再等两刻钟上菜。

这不行,绝对不行。

就在众人思考的时候,苏糖擦擦头上的汗,已经把辣椒炒肉做出来了。

接着做下面的菜。

而郝师傅也反应过来,跟着打下手,苏糖做的就是改进食材的处理方法,让食物更可口。

四菜一汤做完,旁边的绿豆汤也熬好了。

绿豆汤熬得不是那么稠,主要就是喝口解暑的汤,现在已经初夏,在夏天喝口绿豆汤,谁不喜欢呢。

今天是试菜,也是苏糖告诉大家运作方法。

炒好的四木盆菜都被端到大堂里,放到大堂一侧的桌子上。

苏糖让大家排着队来端属于自己的四菜一汤。

木匠此时已经把第一批一百个木盘拿过来了,苏糖让自己的员工们先拿木盘,然后排队,自己则站在饭菜的另一侧。

苏糖道:“我给你盛菜。”

说着,拿着大勺子,在餐盘上盛好米饭跟四个菜。

主菜是蘑菇鸡块,稍微多一点,其他的菜稍微少一点,盘子上每个空隙都是刚刚好。

可这还没有完,伙计李帆则在苏糖盛好菜之后,把木碗装的绿豆汤放到盘子的另一个角落里,刚刚好卡在里面。

这样一来。

一份十五文的盒饭就是完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