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1 / 2)

加入书签

知道你们的安排……能让我见见方怀大哥吗?”

犹如一道电光,杨逢明白了他真正的来意,这才是刘镜安排给他的救兵。

他带杨之有去肃州行馆,沈彻已经在等候了。三人今日是初次见面,很多问题商量起来却一拍即合,刘镜已经从中协调好了一些条件。

杨之有希望沈彻能去乐川帮他带兵。乐川军远远不止他报出来的那个数,真正有编制有装备的乐川军在一万以上。而他本人不会带兵,他只会做生意,他的兄弟中也没有带兵能手,这支军队在他们手中无法调度,更无法维持……他们的父亲已于前年去世了,多年湿毒令他走得很早,才五十几岁,他们没有声张此事,对外声称父亲仍然活着,只是因为湿毒之症整日不能出门,不能露面。他们怕父亲没了军队就溃散了。此事没能瞒过刘镜的眼睛,早已由他的耳目调查清楚,刘镜的意思是可以保留乐川侯杨启疏的身份,由沈彻顶用这一身份去训练乐川军,训练出来的军马可供肃州对战突厥之用——至少眼下是这样,以后的用处还多着。

杨之有恳切道:“方怀大哥在河间驻守十余年,几次打退鲜卑军,这我是知道的。想来如今无人敢比方怀大哥更适于统领乐川兵马了。”

沈彻道:“统领不敢,无非帮着整编训练。”

如此就已经说定了,杨逢问:何时去乐川?

杨之有说:尽快吧……

沈彻也道:“应该尽快,乐川支援你的五千兵需要尽快送到,乐川其余兵员也需尽快训练。圣上之意不止于眼下对阵突厥,将来收复失地也要靠乐川这支神兵。”

杨逢不由得生了疑:乐川到底有多少兵?杨之有憨憨一笑:“这个……方怀大哥去看看吧,兵是挺多的,我还没点过来。”

当晚送走他之后,杨逢问:“如此好事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没敢告诉你……”沈彻道,“怕你在朝堂上露馅。”

杨逢想想觉得也是,他要是提前知道了,就很难在程景余面前僵持着要兵了,他演不了,难免要露馅。

这个好消息从天而降,他一时都有些吃不准,杨之有真的愿意把这么大的好处给他们吗?

沈彻与他分析:杨之有是个商人,很有做生意的野心,但他家的生意是靠着乐川的封地和军户屯田才做起来的,做得大了就要受弹劾,他需要给自己的生意找个靠山。乐川军是他最好的靠山,只要皇帝器重这支军队,他的生意就做得有凭有据,赚再多钱都可以说是为了养兵。

可是他哪来的那么多兵呢,杨逢问,他父亲身体不好,在世时也不可能有精力把军队扩得那么大。

“这个就不好说了,”沈彻沉吟道,“刘镜的耳目四处查探,乐川军分散在乐川各地参与屯田,又与屯田的民户混在一起,至今查不清具体数目,但可确信有很多,一万不止,很有可能达到两万。”

两万兵马……杨逢算了算,加上肃州的八千、河西的一万,将近四万人,再考虑到阿史那贺谷还能策反突厥中的旧部,他们扫平突厥的计划已经有望了。

沈彻说:“其实以乐川侯府的财力,或许还可招兵买马增加更多兵员,就看他们肯不肯出钱了。我想他们应当愿意,对突厥一战若能取胜,乐川军的地位就绝不再是后备军,乐川侯府也将从偏安之地跃入朝堂,会成为军中一派,与程景余一派互相制衡。”

杨逢问:“那我们?”

“我们也将是乐川派的人。”沈彻道。

今天他们已经与杨之有结盟,今后将是通力合作共同进退的关系,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再次卷入派系之争。曾经的沈彻属于周派,在周派与程派的交替中充当了牺牲品;在沈彻被问罪、家道中落、姑父去世的这些年后,他们为了生存,为了家族责任,也为了君主之命,不得不再次进入这个局,来到漩涡的中心。

“害怕吗?”沈彻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