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1 / 2)

加入书签

,他按捺不住了,进宫求见刘镜,见面后直接提了要求:“给我一个职务。”

刘镜抬眼看他:“你不是在翰林院做学士吗?”

“那是闲职,”阮从说,“我想要一份真正的差事。”

刘镜问:“你真的想要?”

阮从点了点头。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他需要给自己留条退路。他和刘镜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疲,再过几年肯定要断,到那时他一无身份二无职务就会无处容身。往后几十年的日子怎么过,分一份家产待在家里无所事事?他不要过那样的日子。

他说:“让我干什么都行,派我去地方也行,我都愿意。”

刘镜拿起笔低头写了几个字:“你应该知道,如果你与我交好,就不能涉足朝中事。”

“如果我就是要涉足呢?”

“那就……”刘镜忽然笑了笑,“不用我说了吧。”

阮从心中涌过许多念头,却都没能影响他的决定,他在瞬间就想好了:“给我职务,其它的随你安排。”

刘镜目光暗了下去:“你可要想好了。”

“我想得很清楚了。”

“你不必拿这个气我。”刘镜仍在写字。

“谁气你了?”这是阮从第一次感觉刘镜不可理喻,“这是我自己的事,我是为了我自己。”

刘镜的笔停了,停了很久,墨汁都要吐出笔尖滴在纸面上。他把笔扔到旁边:“好,那我就不难为你了,但我觉得你还是不冷静。肃州有个职缺,你去那边冷静一下,等你回来还可以再谈。”

阮从无所畏惧,一口答应下来,肃州是吧,他去,他还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呢。等职缺真领到手了,他一看,嘿,杨子遇,这可太好了,他这趟简直就是去找他玩的。

刘镜以为他多年没出仕做不了什么事,派给他一个苦差事想让他知难而退,可是他根本不怕这些,京城中混了这么多年他早就想出去走走了,这一趟跑下来他感觉没什么难的。

16:35:13

第三章(下)

六月初十,朝堂上商定了应对突厥的策略。勘定国界之事先派使节去谈,谈得下来就签合约,谈不下来就打。刘镜命令杨逢回肃州整军备战,无论如何肃西五城不能让给突厥,玉门关前的三百里更不能让。

肃州兵马依然不足,程景余不肯调兵,江南的后备军杨逢也不想要,双方继续僵持。

这天朝堂上还来了一个人,从乐州来的乐川侯世子,名唤杨之有。这人一来众人都瞅着他,五短身材,皮肤赭色,脸孔五官都发圆,瞪着一双溜溜圆的眼睛,眼下泛着精打细算的光泽。这人不像个侯爷,更不像官员,倒像是个货郎,走街串巷从铜钱串子里钻出来的,上朝竟然也不着冠带,只梳着一个发髻。

众人注视他也不觉奇怪,恭恭敬敬拜了刘镜:“参见陛下。”

刘镜问他怎么才来,他说:“从乐川出来的山路颇费艰险,已是尽日赶路而来了。”

他其实是来受弹劾的。乐川侯守着乐州的一片封地已有七八代,安居一隅不兴风浪,虽然也有养兵职责,但不过养个三五千的后备军,意思一下罢了。近几年他们却不安定起来,屯的兵越来越多,还以兵员屯田,大做丝绸棉纱和井盐的生意,甚至还有传闻他们在私炼铜铁。

现任乐川侯杨启疏患湿毒之症多年,不便出门,只好由其子杨之有代为进京。朝中弹劾他们家的奏章已经数不过来了,刘镜要求杨之有做个解释。

杨之有说:“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