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1 / 2)

加入书签

生与两个孩子有缘,请他指点一下学问。”

玉娘问:“……真的是父亲?”

杨逢点点头:“你最稳重,所以才敢带你来。这事不能再让任何人知道,也不能告诉奶奶……她这阵子身体不好,再等等吧。”

玉娘的泪珠就断线般落了下来。

杨逢把他们带来是自作主张,如果先行商量大哥肯定不会同意。晚上他就向大哥认错了,自作主张实在不该,请大哥原谅。

沈彻道:“这说的是什么话……哪里能怪你。”

世上最痛当属骨肉分离,杨逢自己体会过所以知道大哥也痛。如果有一天能让三个子女认回父亲……太遥远了,不知那一天何时才能来。

沈彻说:“你对他们好,这我知道,家中你对他们三个最好。我该谢谢你,也代你嫂子……谢过你了。”

他起身拱手竟要行礼,杨逢拦住了他:“大哥,不必言谢,我们之间何必如此……”

他与他对视,目光互相交错,在同一时间都有些心悸,互相躲开。杨逢坐在屋里另一侧,离得有些远,听沈彻说:“看到子璋子瑞不由得想起你小时候,那时你才五六岁,被搁在河间……你可能不记得了。”

杨逢其实能记起来,是很久以前的回忆了。

那年他五岁,他父亲贪没军饷被判,全家流放,一路北上到了河间,父母染病接连去了,留下小杨逢再无人管,被寄养在河间的一户人家。当时姑父姑母得了信,决定收他为养子,先帝准了,杨逢从此归沈家,免去罪籍。当时已过冬至,杨逢快要六岁了,他不知道自己在哪,但是隐约听说有人要来接自己。等了十几天,大哥来了,大哥驻守的地方离河间不远。

邻居把他抱起,大哥一手拽着马缰一手接过他放在怀前,暮雪纷纷,大哥叫他抓稳了,问他冷吗,他摇摇头,有点害怕又有点期待,前路通向何方。大哥回身告别,高声喊“走了”,邻居几个人拼命挥手,马蹄哒哒迈开转瞬将村庄抛在身后,驰入荒野,穿过山路,大哥说得走快点天快黑了,又问他颠得难受与否,想解手吗,他还是摇头。大哥勒马停下,把马拴好,不太熟练地抱着他让他解小便,又解开自己的裤子尿在路边。

天黑之后他们到达营地,一群兵围上来看他这个小孩,逗他抱他把他举起来不亦乐乎。不知多久到了深夜,营房中灯熄了,大哥脱了衣服来到自己床铺,竖起手指告诉他一定要安静,别出声,他点点头,连点头都没有出声。大哥很满意,帮他脱了衣裤,问他想尿吗,他表示不想,大哥说好那就过来,抱他进了被窝,用很轻的声音告诉他闭上眼睛睡觉。杨逢闭上了眼睛,脑袋贴在大哥胸前,脑门蹭着大哥胸膛的皮肤,很热,很暖和。

后来大哥带他回到京城,到家之后就交给父母,没再照顾过他。

曾经他与大哥很近,之后这些年的疏远像个无用的梦,如今他们是真正的兄弟手足了。大哥失去了以往的身份才到了杨逢身边,这是大哥的不幸,却是杨逢的幸运。杨逢明白这事本身并不可喜,他心中的感受很复杂……

16:35:06

第三章(中)

隔天传来消息,突厥使臣进京,提出勘定两国之间的边界,要求肃西五城归突厥,包括玉门以西的三百里土地,天朝边境仅到玉门关而已……刘镜召文武百官进宫,不气反笑:“怎么样没想到吧,丢了国土也不着急,拖着拖着,让人家欺侮到门口来了。”

有人道:“臣以为,突厥提出勘定就还有商量余地,我们也可遣使和谈,互相提出条件。”

“怎么提条件?”刘镜问,“把那三百里也舍出去,还是出钱出物把肃州五城赎回来?”

殿下人人噤声。

刘镜又道:“程太尉,到如今这般了,你的兵马还是不能动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