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2(2 / 2)

加入书签

“我们回到军营,把这件事禀报给我们的营将,营将当然安抚了我们、说要立刻上奏朝廷。”

“终于逃出了生天,每个人都是悲伤又庆幸的。那天夜里,我们睡在军医的帐篷里。军医给我们端了汤药,他们便像喝酒一样、互相碰着碗,感慨着干了下去。只有我年纪小,抓着阏逢的信物在哭。”

“但是很快,他们就一个个倒下了。血从他们嘴巴里涌出来,我连捂都捂不住。”

大档头缓缓抬起脸,面色一片冰冷:“逐浪营有问题……”

段澜沉默了片刻,缓缓侧过脸,嘴角噙着冰冷的笑:

“你觉得,只有逐浪营有问题?”

大档头慢慢挑起眉,一点怀疑从他眸中缓缓漫起,在火光里浮动闪烁:

“八年前……成嘉十五年?”

成嘉十五年……

大档头微微眯起狭长的眼,黑沉沉的眸光冰水一般淌落下来:

“前任东南总兵、抗倭名将周荫海病逝……”

段澜深吸了一口气,后脑勺重重靠在栅栏上,火光在他眸中跳荡,像一颗舞动的泪:

“我逃出军营之后,一直在周边潜伏。”

“直到有一天晚上,我看见那些倭寇悄悄靠了岸,当时的总兵已经不是周荫海了,那位总兵就在岸边等他们,我听不见他们说了什么。”

“是看见一个少年跟着他上了岸,少年手里提着个东西,我好不容易看仔细了,居然是阏逢的头颅。”

“第二天,这颗头颅就被扔在了前任东南总兵周荫海致仕后隐居的山田里。”

“没过多久,周荫海就病逝了。”

大档头缓缓望向应慎,眸子微微睁大了。

应慎直起身,微微擦了擦眼角的泪,笑着摇了摇头:

“阏逢……天干地支代称……”

“前任东南总兵周荫海并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

“他的女儿随夫家在京城定居,膝下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孩子。只是一成年,那孩子便满腔热血去了粤州军营,誓要追随外祖的步伐。”

“那孩子小时候,住在应家边上。”

“阏逢、就是抗倭名将周荫海、唯一的后人。”

应慎沉默了一下,半晌,才牵起个苦涩的笑容:

“周荫海抗倭一世,无数倭寇死在他的刀下。”

“但他恐怕没想到。”

“倭寇没有战胜他,是胤人,替他们拿起了复仇的刀。”

52. (一更)净业火 太监带着女人逛青/楼……

夜幕像一道洒了金粉的薄纱, 委婉飘落在湖面上。

红纱灯次第挂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