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4(2 / 2)

加入书签

一炷香后,肖彧终于开口,却只有迟疑的两个字:”这个……”

第88章新帝(二)

肖彧道:“你倒没闲着。”

冯逸拢着袖子说:”天宝以来宸极失御,失京洛后又经马嵬驿之事,南边一个天子,北边一个太子,这样的形势不会持续地太久。从古至今,守北土而王天下,李亨既已除了杨氏,必不会止步不前,如今神器流离,是国之不幸,但对他而言,正是进位的绝佳时机。”

冯逸此夜正事已毕,懒性便又跗骨,兼因久坐而后庭跳痛,干脆身子一歪,把自己像晾鱼干般挂在扶手上。

“你对太子有成见。”肖彧说。

”但他做的是对的。”冯逸不得不承认,“社稷靡安,必将有以扶其危。南天子的威仪显已不可服众,而扶风至北一路,秦陇均因李亨的去而复返振奋。‘西戎北狄,必得其用’,这与我们的结论不谋而合。李亨地位越高,盟约越稳固,既可安边又得战力。于是第一步称帝,第二步才是结盟。”

肖彧在他肩头一按,冯逸有所觉察,紧接着笑起来,道:”是我废话了,奏表里都有的。”

肖彧却摇头道:“有些不妥。”

冯逸有些惊讶,转念一想,说:”是不妥,我如今并无官职在身。”

“并非这个。”肖彧起身,蹙着眉在房内走了几步。冯逸望着他敛容沉思的面孔,自己也想了想,再次开口:”我原管着御史台,谏官之任,本就是口舌笔墨事,送主上一道劝进表,也在情理之中。”

隔了一会儿,肖彧站定,郑重道:“先上药。”

冯逸等半天等来这么一句,差点没坐稳,然而他师兄发了话,也只好遵命,挪到床边将衣衫直褪至腰间,两臂撑在床头,腰背半弓地由他上药。

肖彧在后头说:”自马嵬向北诸多州县,太子盘桓均不过两三日,而至原州已逾一旬,你道是为何?”

冯逸心道这有何难,便答:“人困马乏、缺粮少饷,原州远离二京,可暂作休养之所,同时于当地募兵收马,充足战员。”

肖彧道:”平凉散地,非聚兵之处。”

冯逸点点头:“没错,原州非是久安之地,欲复二京,非朔方军不可……”他心念一动,思忖道:”原州只可打尖,住店则应在朔方,按当时过泾州的速度,早该到灵武了。若说战员,西北所有州县加起来也不比朔方。朔方为我朝十大军镇之一,历任节度经营三十余年,人马资用,自然不是一个小小的原州可以相比。太子为何不立刻去朔方?”

冯逸忽然意识到,这或许才是肖彧问题的关键。于情理于形势,都应及早去往朔方,李亨却为何迟迟不肯动身?

肖彧道:“下面你自己来。”

冯逸的心思犹在朔方和灵武上头转,”哎”了一声,接着不明所以地:“啊?”

肖彧的目光落到枕边。

冯逸跟着看过去,瞬间想一巴掌拍死自己。肖彧背过身径自宽衣,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