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6(1 / 2)
少,恨不得一毛不拔呢!
反倒不如直接卖给民间商人,至少大家都痛快,明白因货两讫的道理,就算落魄了也能变卖家业填窟窿……
造船业内的事情明月不懂,不好乱讲,只附和着说了几句,又问吕德昌人品如何,是否可信。
郑大官人揉揉额头,坦率道:“我同他还真不熟,不过江老板,做买卖不就那么回事儿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给出去,银子收回来就完了,他人品如何、拿了货去作甚,与你我何干?”
只要给钱,买了船、买了布去一把火烧了又怎样?
郑大官人醉归醉,神志犹在:他跟吕德昌确实不熟,但同样的,跟明月也没熟到哪里去,万一给其中一方打了保票,后续出事,他就难逃干系。
还是三不沾的好!
次日吕德昌如约而至,先同明月见过了,便直接说起要求,“要一千柿蒂纹,一千万字不到头,一千卷草纹,一千菱格,一千提花吹雪。颜色么,都是常见的红绿黄蓝黑白之流的纯色,但彩色的要比市面上的更浓艳些。另外,我知道江老板名下亦有绣娘,若来得及,再要五百苏绣,市面上常见的花色即可。不过那些蛮子无甚眼光,欣赏不来山水意境,花鸟多些……”
总体而言,这些要求还真不算过分,虽要提花,但都是最常见最成熟的经典提花,会操作花机的织工都做得。
至于苏绣,那也简单,直接从民间织户手中收来白胚布就好,也碍不着织坊的事。
明月简单盘算了下,“这倒不难,只是若要颜色浓重艳丽,染料必须增多,这块本钱就上来了。另外,要多厚呢?什么时节穿?”
丝绸本钱一看丝质,二看工艺,这两者都定下来之后,就看厚薄。简单来说,普通织法之中,布料越厚,用的蚕丝就越多,本钱自然也会更贵。
吕德昌道:“那些人倒不爱什么纱绡绮的,不知江老板见过那边的衣裳没有,何曾有半点韵味,俱都直挺挺的厚重。”
话里话外,难掩鄙夷。
不过这也难怪,放眼当今世上,大禄就是头一号最强盛最繁华的国度,由不得他们不骄傲。
明月让人从大厅里抱了几匹布上来,吕德昌挨着看过,先选定了厚度,终究没有合适的颜色。
“您要的太急,哪里来得及调色,”明月起身道,“走吧,去店里看看现货。“
两人又往薛掌柜店里走了一趟,选定了颜色和最终的提花。
吕德昌抹着汗道:“怎么样,江老板?“
由不得他不着急,高丽和倭国素来仰慕中原文明,也跟着过中秋,若赶不上这一遭,挣不着这一趟银子,那可就白瞎了!
明月反复想了想,还真能做!
布料厚归厚,但织法不变,只需提前将丝线捻成粗的即可,并不会因此而减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