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0(1 / 2)

加入书签

用人之妙,诸位大人教化之功,百姓方得以安居乐业。”

众官员便纷纷笑起来,又是一番夸赞。

卞慈素来对这样其乐融融的场面兴致不高,看了几眼便不再看,目光渐渐挪到西湖岸边各式各样的帷帐上。

太阳渐渐升高,炽热的阳光开始泛白、发亮,照得各样绫罗绸缎所制的帷帐闪闪发亮。偶然有风拂过,丝质布料便翻滚起来,浪潮般荡开了。

布料,卞慈忍不住想,今日城中百姓都出来玩,想来她也在吧?

“……怎么了?”郑太太正同过来拜访的明月说话,却见她突然打了个激灵。

“没事,”明月警惕地张望一回,见身后的苏小郎和二碗并未示警,这才放下心来,“抱歉抱歉,您方才说什么?”

是我多疑么?刚才仿佛有谁盯着看一般,脖子上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郑太太朝茶楼那边努努嘴儿,“瞧见方才进去的那个年轻人了么?跟在童老爷子身边那个,就是他的孙子,那位童知州的公子,大约是回来应解试的。”

“这么说,他还是个秀才?”因这几年没少跟官员打交道,明月也在科举制度上花了点心思,知道每个阶段对应着什么。

“那是自然,”郑太太难免有点羡慕,“十六岁就中了,据说那还压着呢,今年也才十九岁。”

若能中,就是举人老爷了,真是不得了!

就算再等三年,也才二十二。

她也有儿子,比童琪英还大好几岁呢,早年也曾逼着读书,奈何不是那块料。

逼急了,她儿子还会大逆不道地反驳夫妻俩,“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咱家两边往上数八代都没有一个正经念过书的,根儿上就不带,凭什么你们觉得我就能行?”

两口子当时就愣了,晚上根本睡不着,翻来覆去在床上烙煎饼,末了对视一眼:他娘的,那小子说得还真有道理!

从那之后,夫妻俩就算绝了这份心,开始教导儿子跟货、算账、迎来送往。还真别说,学得确实比念书时好。

如今孩子们都长大成人,长子也开始帮忙挑担子,做得确实不错。

郑氏夫妻其实对孩子们还是很满意的,但……商人哪里比得上官儿呢?

明月对郑太太内心的挣扎一无所知,只是马上联想到之前看到的画舫。童老爷子年岁大了,素来深居简出,更不会深夜潜行,当时梁鱼说船舱里人不多,应该就是这位童公子了。

又听郑太太赞道:“人长得又俊,也不知童家祖上冒了什么青烟……”

明月好奇道:“您见过他?”

郑太太一噎,旋即指了指自己的眼睛,信心十足道:“虽看不清样貌,但身材挺拔、仪态非凡,想来是很养眼的。”

明月乐了,“这话很是。”

只要一个人五官端正,拥有良好的教养,再打扮得体体面面、干干净净,就一定不会难看到哪里去。

此时只是一番闲聊而已,却不曾想,几日后明月便见到了那位传说中的童公子。

第100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