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9(2 / 2)

加入书签

细微的喧哗声从远处逼近,就见外头已经停了几条船,杭州知府等一干官员正从上面下来,四周的乡绅、百姓和商户或鼓掌或欢呼,十分热烈。

卞慈确实不想来,但既然来了就要做好本分,当下起身和林劲松等人迎出去。

他虚职从五品,但官场之上真正看的还是实权品级,放在这种场合,两个六品、七品的官不上不下不尴不尬,诸位高官一时间根本顾不上他们。

可顾不上归顾不上,若上官驾临,下属还大咧咧在里间坐着,就很不像话了。

前头众人各自寒暄,又过了一会儿,忽见转运司正使贺蕴朝这边招招手,示意他们两个人过去。

贺蕴对面站的正是杭州知府,先将二人介绍了,又重点夸了卞慈,“……自上任以来事事亲力亲为,风雪无阻,不辞劳苦,上次追缴税款一事,也是他挑的担子。”

“哦,我早有耳闻,实乃大功一件,也是本地同僚之福。”杭州知府面露赞许,打量卞慈几眼,“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卞慈顺势谦虚几句。

他能看出对方眼底的轻蔑和口是心非,可那又怎样呢?

转运司以路为单位,统管一地漕运、财赋,卞慈所在的便属两浙路,只是衙门设在杭州而已,实则直接对中央朝廷负责。贺蕴作为正使,官居三品,而杭州知府也不过四品。

无论他们心里怎么想,总要向更重的权势低头。

贺蕴对卞慈的配合很满意,微微颔首,又引荐了林劲松。

转运司办事无需本地衙门同意,但必要时刻需要它们配合执法,且在地方官之间的风评也会影响转运司在官家心中的形象,所以打好关系,维持表面平和还是很有必要的。

纵然做不成朋友,至少不能变成敌人。

双方各怀心思说了些场面话,然后便各自散开。

贺蕴位高权重,试图攀关系、套近乎的不知凡几,忙得不可开交,卞慈和林劲松便慢慢退到一边,自在说话。

“咱们什么时候也能这样威风就好了。”林劲松难掩艳羡。

三品啊,总管两浙路漕运、赋税,可谓一方封疆大吏。

卞慈笑了笑,没说话。

有的东西生来有时便有,生来没有的,一辈子都不会有。

若一定要强求,则需付出极大极大的代价。

林劲松为人不错,奈何缺少杀伐之气,又太顾家……

龙舟进场之前,本地父母官会依次召见有名望的诸位乡绅和个别受过朝廷表彰的义商,童琪英便是这个时候进来的。

“这是我那不争气的孙儿,”童老爷子谦逊道,“他父亲在外地任职,他四处游学,如今回来应试。虽火候未到,好歹练练胆识。”

“您老实在过谦了,”知府大人对童老爷子非常客气,“昔日我曾在京城与令郎交谈,真人杰也,”并对童琪英大加夸赞,“贤侄一t表人才,内藏锦绣,必是您老和贤弟多年来言传身教之功,他又早早中了秀才,来日岂有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理?”

又温和地问童琪英的学业,问他近来读什么书,有何感悟等等。

童琪英落落大方地回了,甚至临时赋诗一首,赞美家乡,“学生游走各地,竟无一处如本地处处向荣,可见朝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