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4(2 / 2)
明月也没料到“扩张”一事说来简单,真操作起来却有这许多琐碎问题,任何一处跟不上都会拖垮全局。
“还有一件事,”徐掌柜的脸色不大好,“今年湖州一带雨水偏少,好些桑树都不怎么挂叶子……”
本地桑叶产量锐减,好多散户蚕农做不下去,坚持做的也只能高价购买外地桑叶。桑叶买卖论“个”,每个二十斤,价格从十文到一贯不等,根据天气、产量、早晚浮动很大。【注1】
而蚕的食量很大,以一筐为例,火前吃叶一个,火后吃叶一个,大眠后吃叶六个,前后加起来少说共一百六十斤。【注2】
照今年湖洲一带的桑叶买卖市价来看,每养一筐蚕就要比往年多花二两乃至数十两不止!
许多蚕农根本支付不起,只能狠心放弃。
“少了多少?”
“两三成吧。”徐掌柜想了想,报了个比较保守的数字。
种地就是这样,不管种什么,都是靠天吃饭,老天爷心情好了,一年到头风调雨顺,就多赏几碗饭吃;可什么时候老天爷不高兴了,旱涝冰雹,说来就来,一年心血一日尽毁也非罕事。
所以前些年哪怕再难,她和自家男人都没想过去种地。买卖再不好做,最多少赚点,可若去老天爷手底下讨饭吃,是真的有可能颗粒无收、入不敷出。
两三成,明月的心跟着沉了下去,那么实际情况很可能更糟糕。
产量减少,各大织坊的需求却不会减少,如此一来,湖丝t势必要涨价。而自己做的是纱,在没有名人助阵的情况下,三十八两的售价已然一骑绝尘,再涨……
而且这种情况带来的坏影响不仅限眼前。
湖丝产量减少,秋冬时节的霞染量也很难跟上。
“尽量多收一点吧,”明月重重地吐了口气,“多找找那些散户,这回若找到好的,就同他们签个文书,以后每年都要。”
“每年都要?”徐掌柜有些惊讶,“今年减产、价高,来年势必有生人蜂拥而至,只要天气好,产量定会激增。”
之前她就找过不少散户,可后来与几个大型桑园、蚕农和织坊稳定合作后,就将品质参差不齐的散户砍了。
这种做法很常见,比较方便丝绸商人根据需求调整,不至于压货。
“对,每年都要,”明月点头,“天气的事谁也说不准,湖丝多了织不完,我们可以倒手卖给其他人,还能顺手赚一笔,但若是同今年这样不够用就麻烦了。”
徐掌柜道:“说的也是。”
湖丝是稀罕物,纵然多了也绝不会卖不出去,只是又添一步,稍稍繁琐些罢了。
“对了,”明月走了几步,又转过头来叮嘱,“虽说多收散户,也要宁缺毋滥,那些手艺差的,习惯以次充好的,或是有其他别的什么劣迹的,统统不要。”
徐掌柜笑道:“这个我自然明白。”
明月也跟着笑了,“来回注意安全,同样的亏不要吃第二次。”
说起此事,徐掌柜眼中亦划过一抹狠戾,“放心吧,鸡都杀了,猴子们自然乖觉。”
之前有人趁着大雨天在她收丝的必经之路上挖坑,险些折了她的腿,她可不吃这个哑巴亏,私底下花银子把人找出来,直接打断一条腿扔到大街上。
从那之后,路上再也没了那些杂七杂八的腌臜事。
才回到明园,先有丫头递上来一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