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8(2 / 2)

加入书签

之前春枝也跟明月说起马家的掌事大丫头香兰,“她处事公正,能干又内敛,比我强多了!”

如此人才,明月自然心动,奈何香兰是马家的家生子,且又嫁了个家生子为妻,想脱身难上加难,短期内不敢指望。

之前虽然让各处帮忙留心,但明月也不是什么人都要:女孩儿优先,识字的优先。

如此一来,先就筛下去八成。

或许等再过几年,各处都稳定下,人手充足了,可以直接从慈幼局挑选孤儿,从小培养……

但现在的明月迫切地渴望已锋芒初露的璞玉,只要稍加打磨就能上阵的璞玉。

奈何人才招揽计划举步维艰:

七娘和春枝忙得脚不沾地,根本腾不出手去发掘新同伴;朱杏……能把自己照顾好就不错了。

徐婶子和绣姑,前者胆大妄为,前科累累,推荐来的人手多少要打个折扣;后者毕竟不是这上头的人,能帮忙,但很有限。

薛掌柜倒是意志相投,但处境跟明月太相似,很可能明月看中的人手她也喜欢,难免尴尬……

至于苏家父子、梁鱼、夏生等等其他人,术业有专攻,引荐的多是护卫。

如此种种,反倒是明月自己上阵来得更快。

今儿碰见老爷子是缘分,明月是个很相信缘分的人。

老爷子本人热心、善良,两个儿子也孝顺,还会相互体谅,更难得的是不反对女孩儿念书,足以说明这是个和睦、开明的大家庭,教导出来的姑娘一定不差。

当初的苏小郎不就是这么来的么?

最可贵的是两个姑娘一个十一,一个十三,都是可以带着出去的年纪,且刚刚长大,思想尚未被禁锢,只要够聪慧够大胆,稍加教导就能担事了……

不比曾经苏老爷子走南闯北,这就是很普通的一户小县城人家,说得难听点,没经过大风大浪,没见过什么世面,甚至连最起码的权衡利弊都做不到。

面对猝不及防的邀约,先一步到达的只是懵。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啊?要答应吗?

以前没遇到过,没经验啊!

也不知过了多久,小姑娘的母亲率先回过神来,小心翼翼地问道:“您说在杭州,离这里很远吧?”

明月点头,“确实有些远,单程要走二十来天,不过逢年过节都能跟着李记的车队回来,很安全。”

“啊。”当娘的紧张地搓了搓手,不知该说什么。

真远啊!

他们往上数三代,走过最远的路也就是从小村庄到县城,二十多天究竟意味着什么,她想不出。

况且女儿还小呢,叫她一个人背井离乡走那么远……

若是儿子,送去外地谋生倒也罢了。

偏偏是女儿,叫她如何放心得下。

世人安土重迁,只要不走投无路,普通人家很少愿意让年轻姑娘独自远行。

这也是明月人手短缺的最大原因。

强扭的瓜不甜,明月做不出拐卖人口的事来,一边耐心等回复,一边跟小姑娘说话,“你几岁?听你祖父说你们姐妹都读书,平时都学什么?”

“十三了,”小姑娘非常腼腆,好奇地看着她的缎子袄,真漂亮呀。怕冒犯贵客,也不敢多看,马上低下头,声音细细的,“跟着背会了《三字经》和《百家姓》,认得几个字,也会写自己的名字……”

“那你就是姐姐,”明月笑道,“你大伯家的妹妹没来?她学得怎么样……”

问了几句,明月也不纠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