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9(1 / 2)

加入书签

,起身告辞,“我这几日就住在王家,开王家酒楼和王家饭庄的那个,初三走,你们好好商议,有结果了可以往那边传信。”

明月走后,姓周的一家人面面相觑,都开始挠头。

原本最担心是拐子,可既然有李家和王家这两个本地财主作保,那就是真的了。

还是周老爷子发了话,对次子说:“去告诉你大哥,成不成的,都不能瞒着。”

“哎!”次子起身就要走。

家里有骡子,抓紧点,傍晚就能回来。

老爷子补了句,“顺道t问问孟秀才。”

孟秀才就是那个开私塾的老秀才,考了大半辈子科举,去过好多次州城,还见过县太爷、认识好几个衙门里的人呢,算当地最有见识的了。

却说周老二跑去同兄长说了,周老大两口子都是本分农夫,更没主张,当下装了半篮子鸡蛋,哥儿俩一起去请教孟秀才。

孟秀才正在家写字,一听便笑了,“这是遇到贵人了!”

兄弟俩面面相觑,“竟是真的?”

孟秀才慢慢挽起袖子,去洗了手,“我虽在这村中过活,却认识不少县里的人,前两年县里出了一件大事,起因究竟如何不得而知,有个外地来的丝绸商人和本地的胡记打擂台,竟闹到衙门里去,好大的动静。你们且看如今胡记怎样了呢?跟着她混的李记,如今着实发迹,整个县的买卖都是她家的……”

兄弟俩倒吸一口气,这么大的买卖,一年得挣上千的银子吧!

周老二不是不动心,只是自家闺女转过年来就十四了,家里正教导女红,准备过两年说亲呢。要是去了外地……只怕男方家里不愿意。

周老大谢过孟秀才,送走弟弟,直接叫了女儿到跟前,当着浑家的面说了,“人家说是贵人哩,咱家八辈子烧高香冒的青烟。”又告诉女儿,“如今你也大了,我跟你娘没本事,也不给你拿主意,你自己琢磨。”

一听离家这么远,他女儿眼眶就红了,“爹,娘,我舍不得你们。”

看来是自家没福气接,周老大才要说那就不去,却见女儿吸吸鼻子,红着眼圈说:“可我也想挣大钱孝敬你们。”

周老大:“……那就去!”

自家男人和女儿都愿意,周老大之妻也没话说,当夜自搂了女儿睡,抽抽噎噎交待些事情,又爬起来收拾行囊。

差不多周老二骑着骡子出门的时候,明月带着苏小郎回了王家。

如今明月也算家大业大,有了钱就有底气,腰杆也挺直了,住得心安理得。

她还单独送给王家一匹霞染,“听说是京城时兴起来的新鲜花色,我常在杭州,倒是弄到几匹,分给你们一匹……”

眼下霞染三类民间仍一布难求,明月既打算隐身,就要装得像一点,一口气送几匹未免太夸张,一匹刚好。

霞染色泽艳丽,女眷自然能穿,而王大官人本身就爱俏,也喜欢,见了又惊又喜,“这个我知道,听说州城有卖的,可统共也没几个人见过!”

他还想凑热闹买呢,专门派人去打听过,奈何连根毛都看不见。

老太太和林太太也凑过去看,啧啧称奇,越看越爱,“真喜庆啊,不愧是京里来的。”

雪天黑得早,屋里已燃起烛火,越发映出湖丝之细腻光洁。

林太太摸了又摸,看着那些仿佛刚从天边采撷的云霞流水般自掌心滑过,不禁咋舌道:“一定很贵吧?这怎么好意思!”

“对对对,”老太太忙道,“寻常年礼倒罢了,这个怎好生受!该多少是多少!”

“哎,”明月摆摆手,“我就是做丝绸买卖的,也常往京城、杭州去,终究比旁人容易到手些。若非谈银子,我也不敢再住在这里,立刻叫人搬出去便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