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6(2 / 2)

加入书签

赶紧换了吧,以往二人一同出门时,活像差了辈!

说起来,夫妻俩还是头一回商议彼此做衣裳的事,难免有些陌生,可细想时却别有一番滋味。

直到晚间歇息,林太太仍有些忐忑,“我这么大年纪了……”

王大官人失笑,“我还大你三岁呢,不照样穿红着绿?”

越老越该穿得新鲜体面些,人本就散发腐味,若再穿得死气沉沉,岂不成了老死尸?还活个什么趣儿!

林太太噗嗤一声,推了他一把,“谁跟你似的。”

王大官人也不在意,笑了几声又潇洒道:“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管那么多作甚!能畅快时便多畅快吧!”

-----------------------

作者有话说:衣服的款式和色彩搭配还是很重要滴!大家不要一味追求潮流哈,潮流很快就会过去,适合自己的才是永恒啊!

第27章

跑完马王两家之后,囤货就只剩八匹,压力锐减。

接下来几天,明月又带着七娘跑了四家本地有名有姓的富裕人家,其中两家拿她们当骗子、混子,门都懒怠开。另外两家听说马家和王家都从她手里拿货之后,倒是愿意见。

明月就对七娘笑,“你瞧,五五开,其实也没那么难,对不对?”

七娘也笑。

说起来容易,其实很难熬,尤其那两家拿他们当骗子的,望过来的眼神好像看什么肮脏的蛆虫一般。还有的门子见她们年轻,借机说些不三不四的话。

干这行儿,不能忍是不成的。

两家都是女眷出面,一个娘家姓胡,一个也姓赵。因她比赵太太小几岁,明月私底下便称呼她为小赵太太。

那位胡娘子家中是做粮食买卖的,人也敦实,见人三分笑,“哎呀,你怎么不早来找我呀?如今县里这几家绸缎庄也是越来越不像样了,前儿我那侄女儿出阁,我还嫌陪嫁不够,巴巴儿打发人去州城采买呢,可是往返奔波实在疲累……”

“初到贵宝地,难免晕头转向的。”明月笑道:“今儿我就算是认识路了,日后但凡往这里来,必登门拜访。若您有什么额外想要的,也只管吩咐。非我夸口,如今便是州城里那些大绸缎庄子也未必有我的货新呢。”

胡娘子笑着应了,自家要了两匹,给娘家一匹,又叫好姐妹来看,也要了一匹去。

另一位小赵太太却隐隐有些尖酸刻薄。

或许心肠不坏,但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带刺,令人不喜。

她先是质疑布料的来路,说什么外头骗子很多,分明不是南来的也硬说是。

又十分挑挑拣拣,说这里不好,那里不中意的。

期间还故意引着明月说话,明里暗里打听其他几家的秘辛。

明月头回遇见这样难缠的人物,恨不得一走了之,只得变着法儿地赞她出色,引着往布料上去,“太太您身量纤纤,气度空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