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6章 明年,黄河决口(1 / 2)

加入书签

第106章 明年,黄河决口

雷祖一篇训诫之文,直指身为皇帝的赵佶。

这篇训文中,承认了赵佶乃是南极长生大帝的身份,又将赵佶训诫了一顿。

所谓求雨乃是小道,当效仿圣王大禹,治水修水的的告诫,倒不像是神仙所言,反而更像一位儒家的长者,教导皇帝治世。

这篇训文,打破了所有人的猜想,也让很多人内心中以为的,是吴晔和皇帝炮制祥瑞的猜测,烟消云散。

多好的神仙啊!

这样一篇训文既满足了人们对于这位神尊对神祗威严的幻想,又符合儒家的治世之道——

童贯,蔡京,还有朝中文武大臣,看着宋徽宗脸色青红交加,便知道这训诫他绝对不知情。

宋徽宗的性子,大家还是了解的。

如果他插手了这篇祥瑞的编撰,他绝对不会容许里边的【雷祖】对他有半分训诫。

也就是说,就算这篇训文是造假的,也肯定和皇帝无关。

「雷声普化,实化在润物无声;天尊垂训,惟训在厚生为本——好!「

大殿内,郑居中首先出声叫好,比起那些虚渺的神仙,这位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说辞,正合他的心。

「老夫虽然不崇道,但回去也不妨供一尊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供一本《玉枢宝经》,只为今日之天尊训诫!」

郑居中率先表明态度,身为朝廷太宰,他的声音不可小觑。

有他相应,许多官员纷纷言语:

「本官也对这雷祖多了分敬仰——」

「上可降甘霖泽润苍生,下可劝圣上厚生为本,实乃天下第一仙也——」

「圣人虽然吾等敬鬼神远之,须知远之之前,首先要敬鬼神——」

大家激动之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雷祖训斥宋徽宗的言语,戳中了他们的心。

皇帝崇道的事,不是没有人没意见,而是大家都不敢多言。

宋徽宗虽然不怎麽杀士大夫,可是他心眼小,这朝廷中敢言的人,早就被流放出汴梁了。

长期被压抑的表达欲,居然有一个神仙嘴替替自己说出,这感觉妙—啊!

台上的皇帝越是窘迫,大家越觉得高兴。

赵佶确实有些难堪,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善听谏言之人。

如今被身边的臣子们藉助雷祖来阴阳,他坐立难安。

可是他转念一下,却醍醐灌顶。

自己的【化身】藉助这场求雨训斥自己,又打了通真先生一鞭子,证明雷祖在点化自己。

「天降甘霖,以显慈悲,圣文训诫,以显威严!」

他低头思忖,默默深呼吸,当心灵平静下来之后,赵佶认真思索其中道理。

化身这是在点化他修行,让他不要过多依赖于天上的力量,而是藉助自己的本真修行。

所谓本身,乃是他现在皇帝的身份,当好皇帝,就是修行本身。

修雷法不如修水利。

是因为修水利乃是君王本分,而求雨却是心假他求,不得清净。

「朕明白了!」

赵佶抬起头,脸上的愤怒之意一扫而空,一念通达,万念通达..

难怪雷祖要给通真先生一鞭子,大概是因为先生真的【做错】了,上天让他赵佶历劫,是要他凭藉自己的双手去证本真。

他却偏偏要为了自己去求雨,难怪要被上天责罚。

当然,赵佶并不会因此而看轻吴晔,反而更加信任吴晔。

雷祖的训斥,就如师父训诫两个迷途的徒儿,威严中带着慈悲。

而那个跟他一起被训诫,甚至代他被处罚的人,是挚友,是家人—.

两人一起求雨,又一同被惩罚,这样的交情,总不会弱于人生四大铁吧?

皇帝顿悟之后,精气神变得也不一样了。

他一句话没说,却让大殿中议论他的官员们,逐渐闭嘴。

赵佶本来就是难得的俊男子,他一旦认真起来,身上就多了几分不同往日的气质。

「这次祈苍天降雨,功成圆满!

朕与通真先生,为百姓求下甘霖,以解百姓一时之苦,也算欣慰。

然正如诸位所见,雷祖训文,也给朕和诸位朝臣一个训诫!

我等治世,不当只求苍天相应,而要效仿圣贤,行圣贤之道才行..」

赵佶一番话,说得朝中清流们激动不已,他们这些人平日里被皇帝疏远,排斥。

如今见他终于争气了,这些官员跟打了鸡血一般,拼命点头。

可是有些人,就不太高兴了。

皇帝一旦不再「无为而治」,真正利益受损的就是他们。

可是哪怕心中不满,看着朝中大势已成,所有人唯有沉默以对。

「既然如此,这篇训文,名为《雷祖训》。朕当传抄,挂在御书房,以为座右铭!

太宰,太师——」

赵佶喊了两位臣子的名字,蔡京和郑居中赶紧出列。

「你们也看到了,尔等回去统计一下天下水利工事,若有年久失修者,当马上弥补——」

皇帝的命令下来,郑居中,太师蔡京,赶紧行礼领命。

倒是蔡绦却好死不死来了一句:「其实如今盛世清明,天下工事想来也没有大事—」

随着蔡京老去,蔡绦也逐渐被退出来,成为蔡家的话事人。

他在这个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本不是什麽大事。

只是今天不知为何,皇帝却想怼人。

只见宋徽宗冷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