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修雷法,不如修水利(1 / 2)
第105章 修雷法,不如修水利
「太师,您相信那吴晔的伤,是雷祖留下来的?」
被皇帝赶出去,百官留在大殿中,等待皇帝的出现。
外边的雨水,伴随着电闪雷鸣,狂风席卷。
雷暴带来的寒冷,侵袭着每一个没有来得及换衣服的人,蔡京作为一个已经六十九高寿的老人,已经感受到其中的一丝寒意。
不过很快的,梁师成命令宫中宦官,给他送来了能够裹着身体的衣物,为他带来了些许温暖。
他,童贯,郑居中这些大佬,多少还能分到一件毯子,其他底层官员,连毯子都分不到。
不过就算是蔡京等人,他们也没有换下淋浴的衣物,因为在宫里,他们并没有换洗的官服,而且这场祭典并没有结束,所以他们也不敢走。
皇帝和吴晔在里边不知道聊什麽?
但现场所有人的焦点,也不免落在吴晔的身上。
这场求雨,吴哗的神通再也无人怀疑。
哪怕是童贯,蔡京等见多识广,见惯了妖道的老狐狸,也没有办法在求雨这件事上说吴晔分毫。
求雨,那可是作为一个道士,毫无争议的最强大的神通。
在民以食为天,而食物的获取很大程度上要靠老天爷的农业社会,呼风唤雨这四个字,就是神仙的代名词。
吴晔用一场祭典,完成了自己的封神。
而且他留下来的故事,注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成为汴梁,乃至天下百姓茶馀饭后,口耳相传的故事。
其中最有戏剧性的,除了献祭了林灵素的名声而形成的那段小故事,最有传奇色彩的应该就是吴晔的身体状况和被雷祖打的那一鞭子。
吴晔拖着残躯辅佐宋徽宗,这悲情的身份,更让他多了几分舍身为天下的意思。
但如果说最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毫无疑问就是雷祖给他的那一鞭子。
雷祖为什麽要给通真先生一鞭子,这个悬念估计要让很多人睡不着觉。
别人在讨论为什麽雷祖要给通真先生留下一鞭子的时候,童贯却本能怀疑这鞭子是不是吴晔故意留下的?
他们见多识广,也见惯了道士用各种手段去博取皇帝的信任。
蔡京也怀疑,吴晔那道伤口十分诡异,可是他破脑袋,也想不到吴晔的动机。
因为吴晔完全可以以更体面的方式,去获取更多的信任和威望。
从高台上滚落的行为,其实对他是不利的—
蔡丶童丶梁三个朝廷中最有权势的人,都想不明白吴哗这麽做的好处事什麽?
既然想不到动机,那吴晔的滚落和那一鞭子,大概率也是真的。
可这又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为什麽雷祖要打他一鞭子?
好奇心这种东西,不分富贵贫贱,就连蔡京都想知道,雷祖为什麽要抽他一鞭子?
好奇心,有时候非常磨人。
「陛下出来了——」
就在众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宋徽宗赵佶从里边走出来,皇帝身上也湿透了,还没有来得及换衣服。
他狼狈的模样,却让大殿中的官员们感受到了这个皇帝与他们同甘共苦的感觉。
「官家!」
「陛下!」
群臣纷纷起立,朝着赵佶行礼。
赵佶敏感的感觉到了这些朝夕相处的官员,尤其是低阶的官员,对他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
其中不乏有人,用敬畏的目光看着赵佶。
这种阳光和以前不同,以前赵佶没有对比的对象,此时再回想起来。
眼前这些人的目光中,真的多了一些发自内心的敬畏。
而以前,只是为了他的权势,特意迎奉而已。
这一切,都是因为求雨带来的改变,赵佶心知肚明。
若是往常的求雨,哪怕是赵佶按照司天监,按照儒家那套天人感应说的方法主持求雨,下雨也绝不是他的功劳。
可是吴晔一番戏剧化的表演,尤其是第一第二天和雷部神仙的拉扯。
却让这场求雨变得话题度十足,最后是吴哗在关键时刻,将他拉上祭台..
那场雨的落下,吴哗将求雨的大部分功劳,都分给了赵佶。
这就是他成为道君皇帝的法理,也是笃行鬼神的天下人,尊敬赵佶的理由。
士大夫虽然遵圣人言语,敬鬼神而远之,可并非不信鬼神。
赵佶心里,默默给吴晔记上功劳。
通真先生真的和其他道士不同,那些道士在自己面前往往是故弄玄虚,然后通过各种手段,震慑自己。
装逼是让别人都装走了,皇帝反而成为这个故事中负责震惊的配角。
可是吴晔,却将主角的位置让给自己。
这谁是真正的自己人,不言而喻。
「杨戬,去熬点姜汤,给所有人御寒——」
「还有,去找点衣服和火炉,给诸位大人套上!」
赵佶注意到,大殿中有许多人其实已经很冷,虽然是夏天,但雨水沾黏在身上,终归会有不适。
他也没注意到,自己自然而然的动作,是他平时没有的习性。
果然皇帝注意到自己等人的窘境,却让不少底层官员感动不已。
这就是收买人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