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9(1 / 2)
家挣的都是辛苦钱,谁都不敢花钱去买没保障的东西。
五十年代的港城商品房的概念刚萌生,也不像未来那样,好多人都愿意付几成首付,去当月月还房贷的房奴。
“大家努力工作,多存点钱,以后我们人人都能买得起房。”盛悠然给大家加油打气:“说不定咱们现在花钱买的房,到了几十年后,就价值几百上千万呢。”
“喔唷,盛总可不敢胡说。几百上千万,谁敢想啊。”
现在大家的工资也在几百块钱,房子再贵,能值不了这个价钱啊。
很多人都生活在当下,是想象不到几十年后的社会在飞速发展。
在他们眼里,现在的港城已经够繁华了。
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这个观念在内地,到了八十年代大部分人都过不上这样的好日子。
他们在港城虽然租房子,有的还住鸽子笼。可是屋里有电灯,楼下有电话亭,花钱就能打电话传消息。
这样的好日子,过的可真好呀。
谁敢想自己买的房子,未来价值几百上千万。
这钱他们几辈子也挣不到,光靠买房就能实现?盛总说笑呢。
员工里的聪明人也有,至少陈明杰和江海就把盛总的话听进去了。
以后的房子价值几百上千万,那趁有钱就要多屯房子啊。
有没读书的工人,也机灵,当即就打算存钱买房了。
盛悠然没私藏自己赚钱的门路,可奈何她的话太前沿,行走在几十年后的未来了。
好多人听了也当耳旁风和笑话,只有少数的聪明人,才借着盛总这番话。抓住了未来房市的风口,成为了新时代的包租公和包租婆。
“如果大家有机会,也尽快把家人接到港城来吧。但凡把家人接过来的员工,厂里每个月增加一份租房补助。”盛悠然又说。
未来那十年的艰苦岁月,一直在挑动盛悠然的神经。
好在她人在港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内地最近有些地方干旱闹的厉害,大家把家人接来吃口饱饭也行啊。”
时代的巨轮缓缓碾轧而来,盛悠然人单力薄,帮助不了所有人。
可是她愿意尽力而为的去帮助自己的员工!
至于那些因为时代洪流,而源源不断过海来港城讨生活的人和他们的家人。盛悠然实力有限,实在爱莫能助。
为了动员员工接家里人来港城,盛悠然还专门给大家开了个大会。
有人心动,有人嫌麻烦,盛悠然只能最大程度的努力去救一些人,让自己不去内疚。
实在劝不动的人,盛悠然也打算放下自己的助人情节。
毕竟人要听劝才能吃不饱饭,面对不听劝的人,你就是把舌头说烂也没用。
人生在世,但求问心无愧。
这是盛悠然的人生理念。
盛悠然吃过午饭,回到办公室的时候,也听电话一直在响。
她没接,而是让江海去接。
“hello,哦,你找盛总啊?”江海一边说,一边看着江海。
这个电话是莱文打的,自从签了合同,爽快的付了定金后,莱文就天天打电话让盛悠然加紧生产。
还十分热心肠的要给盛悠然介绍生产设备的厂家,说能给盛总打个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