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二十艘战列舰之间的决战(1 / 2)
第164章 二十艘战列舰之间的决战
随着炮战的开始,双方的战列舰队列也已经彻底明晰。
赫尔曼少将和冯.埃森上将,各自分别躲在「拿骚号」和「塞瓦斯托波尔号」战列舰的司令塔里,用高倍望远镜观测着对面的敌舰队。
赫尔曼少将这边,为首带队的是4艘「拿骚级」战列舰,按照战列线依次是拿骚号丶威斯伐伦号丶莱茵兰号丶波森号。
然后是3艘「腓特烈三世级」前无畏舰,腓特烈三世号丶卡尔大公号丶巴巴罗萨号。
所以一共是7艘战列舰组成的战列线。
「拿骚级」已经很众所周知了。一言以蔽之,这是最早的德系无畏舰,单舷可集中最多8门280毫米50倍径主炮,主装最厚处300毫米,就是慢了点,极速19节。
而「腓特烈三世级」是一批上世纪98年造的老船,主炮口径只有240毫米,跟之前卖给奥斯曼人黑海舰队的「维切尔斯巴赫级」差不多。属于前无畏舰中主炮射速很快,但没什麽威力的那种。
同时,「腓特烈三世级」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极速只有17节,带上这麽几个拖油瓶,才可以进一步拖慢赫尔曼分舰队「逃命」的速度,让一会儿的慢吞吞逃跑显得更逼真,也更能勾引敌人持续投入追击。
「腓特烈三世级」一共造了5艘,如今的保养状态也都还行,但其中有2艘分别叫「威廉一世号」和「威廉二世号」。公海舰队总司令波尔上将觉得把那些船拉出来诱敌有些不敬,所以扣下了。
「威廉一世」毕竟是帝国的缔造者,而且当今皇帝和他爷爷的关系也很好。相比之下今上和父亲「腓特烈三世」的关系倒是不太好。
因为今上是仇布的,但先帝因为他老婆是布列颠尼亚公主,外交上比较亲布。所以拿先帝命名的军舰当诱饵,问题倒是不大。
……
与此同时,对面的露沙舰队一侧,冯.埃森上将把自己的战列线排成了如下格局:
首先是4艘「甘古特级」,甘古特号丶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丶塞瓦斯托波尔号丶波尔塔瓦号。
随后,便是波罗的海舰队目前能动弹的全部前无畏舰:
包括2艘「保罗一世级」前无畏舰,保罗一世号丶圣安德烈号;
1艘「博罗季诺级」前无畏舰,斯拉瓦号;
3艘「叶卡捷琳娜二世级」,罗斯季斯拉夫号丶十二使徒号丶格奥尔基号;
换言之,露沙舰队的组成是4+6,一共10艘主力舰。
双方的无畏舰数量都是4艘,论火力露沙舰队明显要强一些,毕竟「拿骚级」是1907年造的,而「甘古特级」是1911年造的。
在无畏舰刚诞生那几年,差4年设计时间就足以错过很多技术革新了。
前无畏舰方面,德露对比是3对6。
露沙人的「保罗一世级」和「博罗季诺级」都算是「前无畏巅峰/半步无畏舰」的存在了,分别是1904年和1907年的设计。
所以这3艘船明显比德系的「腓特烈三世级」强半个档次。
但露沙人最后的3艘「叶卡捷琳娜二世级」,就纯属凑数的了,这些船都是1888年的设计,至今已经有25年舰龄了。航速只有16节,排水量也才刚刚1万多吨,还不如十几年后的装甲巡洋舰重。
虽然装备了3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一共6门,看起来火力密度不错,但用的是1886年款老式35倍径炮,而且射界很差,朝任意方向最多还是只有4门炮可以同时开火。
……
「敌人的舰队航速差距比我们更明显,他们的『甘古特级』可以开到24节高航速,算是介于普通战列舰和战巡之间了,但他们老旧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级』才16节,比我们的前无畏舰还更慢1节。
我们应该在确保全部主炮塔有射界的前提下,尽量呈现往西南方撤退的姿态,且战且走,保持距离。这样敌人一旦急于求战,他们的『甘古特级』就会被迫提速,而那3艘『叶卡捷琳娜二世级』提不上来,场面很快就会从7打10变回7打7。」
赫尔曼少将在望远镜里反覆观察了敌我舰队的校射情况后,很快做出了一个精准的判断。
利用航速差,是有可能让敌人最慢的3艘老船来不及进入战场的。
这也是无畏舰和前无畏舰一起编队作战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果非要一起进场,无畏舰就得迁就前无畏的龟速。
一般情况下很少有国家的海军会这样编组,但今天情况非常特殊,敌我双方都这麽干了,这一劣势也就扯平了。
德舰队很快在赫尔曼少将的指挥下微微转向,同时所有大炮倒是完全没闲着,继续朝着左舷狂轰。
冯.埃森上将见状后,也往着西南方追去,而且航向角偏西的程度比赫尔曼少将更多了约30度,这样才能边打边接近。
半小时的最初接触后,双方的距离也很快从20公里,一路打到了16~17公里。
双方的前无畏因为火控太差,打不了那麽远距离的炮战,仍然在毫无准头地彼此乱丢炮弹。
但无畏舰之间,却已经取得了彼此的第一个命中战果。
赫尔曼少将的座舰丶「拿骚号」,在交战正式开始后的第31分钟丶清晨7点46分,以1枚280毫米穿甲弹,于16700米的距离上,命中了露沙舰队首位的「甘古特号」。
「咣铛!」一声令人牙酸的金属闷响后,随之而来便是剧烈的爆炸,一团火云瞬间从「甘古特号」甲板中部升起。
「命中了!这个位置,是炸到烟囱了,还是2号炮塔丶抑或3号炮塔?」
赫尔曼少将一阵激动,毕竟他本人就亲自坐镇在「拿骚号」上,一直盯着对面的首舰(但非旗舰),那颗炮弹就是在其全程盯视下爆炸的。
火团看起来不小,乍一看让赫尔曼满怀期待,但七八秒后随着烟火渐散,他才发现敌人的中央两座主炮塔都安然无恙。
至于刚才的大团火光,其实是因为露沙人部署在主炮塔上方的双联装3吋反鱼雷艇副炮被炸了丶堆在那儿的一堆3寸小炮弹也殉爆了。只是这些炮弹太小,所以看着声势挺大,实则对主炮塔「有烟无伤」。
「甘古特级」这种奇葩而又独门的小口径副炮布局,也是没有办法。
因为「甘古特级」的主炮塔布局几乎占用了整个甲板,连军舰中部都有主炮塔丶打的时候要向两舷旋转。导致两舷没法再塞副炮塔,塞了就会阻挡主炮射界,便只好把小口径高平两用炮塞到主炮塔脑门顶上了。
这种布局,也颇有毛系「士兵买挂票挂在坦克外面跟车行军」的风格了,居然让肉给铁当肉盾。
一旦被敌人命中,主炮塔虽然没事,但主炮塔脑门上的小炮和炮兵就必然团灭。
此外,刚才的爆炸也导致夹在两座中部主炮塔之间的主烟囱,被一些弹片穿透了。
浓烟不再全部从烟囱顶部冒出,而是会从侧壁被炸坏的小口子里溢出几分,虽然不影响军舰的动力,却也导致烟雾干扰了「甘古特号」舰桥火控的观测。
「该死,敌人的主炮塔装甲很强,我们的280毫米炮弹根本穿不了!」
赫尔曼少将不甘心地咒骂了一句。
「甘古特级」的主装甲带,其实比德玛尼亚人的战巡都要薄弱,只有227毫米,也就是9吋。
所以理论上,如今这番对炮,「甘古特级」未必能讨到好去,其属性过于偏重航速和火力,牺牲了防护。
其9寸的主装甲带,只要不是交战距离太远,基本上是被「拿骚」的280炮随便穿的。
然而,「甘古特级」的防护薄弱也是有例外的,那就是其主炮塔防护非常强,4座炮塔都堆到了305的钢板厚度,足以扛住「拿骚级」的280炮,甚至换「赫尔戈兰级」的305炮来,也一样穿不了。
露沙人把有限的钢板防护重量,都侧重于「对火力的防护」了,确保敌人穿不了自己的主炮塔丶爆不到输弹井。至于其他地方,反正防不过来,穿就穿吧。
这一点上,德系的装甲分布思路是刚好与之相反的。「拿骚级」主炮的口径是280,所以炮塔正面装甲也被设为280,倒是水线主装有3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