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敌人也有了冲锋枪,但我们绝不後退(2 / 2)
好在这片海域的制海权始终在皇家海军手上,被水雷炸进水沉没的船,沉得也不快,所以人员倒是没什麽损失。
除了直接被炸死炸伤的累计百馀名船员外,其他人都可以通过救生艇逃生,旁边几里地之内也都会有友军驱逐舰接应救人。
为了应对这种危险的扫雷场景,卡登上将还特地派了相对最老式的船。动用的驱逐舰都是上个世纪末造的,也就是95年左右的产物。防巡更是选了一些1888年款的老掉牙货色,沉了也不怎麽可惜。
意呆利人随便提的一句要求,就让皇家海军又损失了5艘船。最后还是汉密尔顿上将安慰卡登:就算将来帝国自己的嫡系部队跟进强攻,也还是要确保交叉夹射火力准备的。
所以这次彻底的排雷行动,就当是为帝国自己排的,无非意呆利人首次享受到了彻底排雷后的舒畅进攻机会罢了。
卡登上将也没办法,只能这样自我心理安慰了。
同时因为这些船的损失,卡登上将也开始未雨绸缪,请求海军部再草草修复一些更老的防巡老船,只要发动机能开起来就行,火力都不用检修,直接拉来进行拖网排雷作业。
如前所述,布列颠尼亚皇家海军此前拥有大约40艘老式防巡,后来历次作战损失,加上这次又累计沉了7艘,如今只剩30艘整了。
不过,当时的统计口径,都是针对上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造的船。如果把统计口径进一步放宽,把1876年至1888年之间的皇家海军造的老古董也都翻出来,就差不多还能再翻到20~30艘的垃圾。这些船是完全没有战斗力可言的,但拿来执行拖网扫雷却也勉强能胜任,就算沉了也不可惜。
……
9月2日很快就到了。卡登上将终究还是勉勉强强完成了扫雷任务。
而姗姗来迟的意呆利军队,也终于准时登陆,并投入了正面进攻。
带队而来的意军将领,是一名中将军团长,路易吉.卡佩罗,下辖意军2个军丶6个师的部队,总计11万人。
当然,9月2日当天,这两个军并不可能同时全部运到战场,只有其中1个军的2个师抵达,后续4个师会在3~5天内陆续抵达。
有2个师的先头部队,也足够发起进攻了,所以当天一早,布列颠尼亚皇家海军就开始提供火力支援,为意军的进攻铺平道路。
然而,真到了实战的时候,海军的卡登上将还是发现了很多炮击过程中的堵点,一切都进行得不是很顺利。
首先,就是在炮击开始的过程中,又有2艘1888年的老式防护巡洋舰,先后在预设为炮击阵地的浅滩海域触雷丶并且坐沉了。
卡登上将得知后,气急败坏地打电话质问:「不是给了你们两天半好好扫雷了麽?怎麽一开战还会触雷?」
负责的扫雷舰队部将也只好诚恳检讨:「报告司令!是目标浅滩海域还有残馀的沉底雷!是敌军战前很久就埋设了的,估计已经被海沙覆盖了丶只剩触角还露在水下。我们的扫雷装置主要是针对锚雷的,对于近海复杂地形的沉底雷扫除成功率实在无法保障……」
卡登上将也没办法,事情已经这样了。那些吃水深度5米甚至4米以下的近岸浅水区,确实是扫雷作业的禁区,漏网是很常见的。要不是这次陆军逼着他隔着11公里的陆地丶从半岛的北岸炮击半岛最南段海边的目标,他也不至于让老式巡洋舰深入那麽浅滩的地方抵近射击。
好在那些地方够浅,那些老船被炸个大洞后,就地坐沉,也还能继续用152毫米主炮输出火力,无非舰体倾斜了精度差一点,对岸覆盖炮击也无所谓精度了。
好不容易解决了再次触雷的问题,新的问题却又很快冒了出来。
因为是隔着11公里炮击,还要被半岛北岸的丘陵阻挡观察视线,布军被迫派出了数十架战斗侦察机,组成阵势飞临基利特巴希尔高地北侧,准备靠空中目视侦查,为舰队提供校射信息。
布军机群刚刚出现的时候,德玛尼亚方面倒也确实猝不及防,没想到敌人飞机会来得那麽快,被他们白白侦查了20多分钟。机群也通过无线电给军舰爆点,修正弹道,着实把山头反斜面的奥斯曼军炸得够呛。
地面阵地上的凯默尔师长,不敢撤得太后,唯恐敌人停止炮击后发起冲锋时丶自己来不及回到阵地,只能是局部疏散士兵丶硬扛了一阵子炮击。
但20分钟后,德玛尼亚战斗机群也急匆匆赶来,正是奥斯瓦尔德.波尔克上校亲自带队,杀气腾腾朝着布军战斗机杀来。
双方略一交手,彼此都是一惊。
布列颠尼亚飞行员们,惊的是德玛尼亚飞行员的空战技术居然如此高超,从飞行技术到咬尾操作再到轻机枪射击的精度,门门表现都很精锐。
德玛尼亚飞行员们惊的则是——对面的对手终于也有射击协调器了!他们的飞机也能从驾驶舱正前方丶透过螺旋桨射出子弹了!
虽然德玛尼亚人用这种武器已经用了五个月了,但发现自己垄断了那麽久的东西,终于被敌人学去了,终究还是有点心理冲击的。
这是一场双方在武器技术上基本五五开的公平战斗!
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布列颠尼亚人首次在战斗机原理层面追平了他的对手。
「好家夥,他们也会盘旋咬尾攻击了,那就看看谁的技术更好吧!」
波尔克上校也被激发出了斗志,一个殷麦曼机动就把想要咬自己尾的敌机甩开,然后翻身反咬,「哒哒哒」两阵扫射,就把对方打得冒烟坠落。
敌人虽然有了射击协调器,但似乎还没学会「殷麦曼机动」这种如今来说还很高端的战术动作!只有硬体没有软体,还是得练!
战场上,其他德玛尼亚飞行员也是舍生忘死猛攻,他们的飞行技术和战斗技术明显能够碾压。
最终又打出了一场击落敌机21架丶己方损失5架的辉煌大胜。
而且因为战场是在基利特巴希尔高地的北侧上空,那地方是奥斯曼军队控制的地区。
飞行员们被击落后,就算成功跳伞,也会落在北侧的山谷小镇埃杰阿巴德。
所以德玛尼亚飞行员有3人成功跳伞,都被友军救了。而布列颠尼亚一方成功跳伞的9人,则都被小镇守军俘虏了。
最终只看飞行员损失的话,德玛尼亚只死了2个飞行员,而布列颠尼亚死17人丶被俘9人,损失比2比26(有几架布军侦察机是双座的,后座是无线电发报手,所以被击落会死2个人)。
随着制空权被夺回,布军战舰失去了进一步的校射信息,从北岸隔山打牛的那些军舰,只能按最终得到的报点信息持续开炮。
而地面上的凯默尔师长也很快发现了这一点,立刻果决地指挥部队做出躲避炮击的调整,让敌军对山顶反斜面的压制效果打了折扣。
终于,敌人的火力准备结束了,2个师的意呆利步兵,开始漫山遍野往上冲锋。
而凯默尔手下的奥斯曼部队,则因为被交叉炮击阻挠,进入阵地也更慢了,等他们好不容易重新占住山头,意呆利人已经轻松突破到200米以内。
奥军仅仅靠着仓促架好的重机枪稍微扫死了几百名意呆利士兵,剩馀的意兵就杀进了堑壕网,跟奥军展开了近战。
「哒哒哒~」
「哒哒哒~」
双方都有冲锋枪,开始了残酷血腥的对射,手榴弹隔着交通壕拐角乱飞,掷弹筒也拼命抛射,炸得一群群意呆利士兵血肉横飞。
但不管怎麽说,今日之战的惨烈程度,要比前几天澳新军团进攻时强得多。
「敌人也有冲锋枪了!」
「他们的冲锋枪怎麽看起来像轻机枪?不过一看就比轻机枪轻便不少。」
奥军士兵也生出了恐惧和动摇,在发现己方引以为傲的武器优势居然被敌人拉平时,这种冲击是非常明显的。
原本MP15屠戮李恩菲尔德的一边倒血虐,变成了至少三七开甚至四六开的绞肉换命。
一批批的双方士兵,都在酷烈的近战中成片倒下。
最后因为交战距离越打越近,害怕连射武器误伤自己人,在有些阵地上,竟演变成了刺刀对工兵铲的互砍,还有少量毛瑟C96手枪的持续点射。
「顶住!不可以后退!这一波要是顶不住我们就全完了!要是让敌人掌握了阵地丶缴获了那麽多冲锋枪,后面我们都没得守!」
「一线部队顶不住就让师部的警卫连也顶上去!警卫连顶完了我亲自顶上去!」
凯默尔师长脸色极为凝重,好在他是知道意呆利人有冲锋枪的,只是没在实战中遇到过,所以还想死拼一下。如今正式见识到了,他也微微有些后悔:
早知道今天敌人准备这麽充分,就不要拼死守山了,反正赞德尔斯总司令让他在基利特巴希尔高地死守一周的任务,已经被自己拖够时间了。
但他就是想看看意呆利人和布列颠尼亚人通力合作的新战术究竟什麽样丶敌人新武器的实战效果究竟如何,最后硬撑到了这一步。
事已至此,是绝对不能退的!退了也会损失惨重!
在凯默尔坚毅的指挥下,奥斯曼第19师的官兵们承受了巨大的伤亡损失,但还是在不断投入预备队,跟意军死磕到底。
终于,意呆利人战斗意志薄弱丶士气低落的毛病,还是渐渐显露出来了。
饶是这些意呆利军队,是战前就服役的老兵,是配得上装备冲锋枪的精锐,在持续血腥的换命绞肉后,终究还是有些扛不住了。
至少意呆利人的师长,可不敢亲自冲锋,他们连团长都不冲。
凯默尔却是把自己的师部摆在了山顶,最后还亲自拿着一把冲锋枪和一把毛瑟C96手枪督战。
他一个师长,还用手枪在近战中毙了4名意兵,还对着远处堑壕内的敌人,丢了好几颗手榴弹。
凯默尔自己的肩膀也被流弹击中,幸好没有打断锁骨,只是射穿了皮肉,在肩膀上留下了一道血槽。
右手的袖子也被子弹射穿,但没有打伤身体,只是打到衣服。
不得不说,这种天命加身的家伙,命格就是硬,此公在地球位面的加里波利战役中,也是数次被子弹或弹片穿了衣服,但愣是没伤到人。
左肩的鲜血很快流遍了半拉身体,看起来左侧的前胸后背都是血红一片。
但凯默尔师长却坚持抽出军刀,挥舞号召将士们死战到底。最终奥军在师长的身先士卒督战下,气势如虹,打出了搏命换命的姿态,硬生生把意呆利人推了回去。
「哒哒哒~哒哒哒~」凌厉的MG08重机枪钩织出死亡的交叉火网,给溃退的意呆利士兵送行。
「怎麽还是输了!」后方的联军总司令汉密尔顿上将看到意呆利人也被血战鏖战击退,心中很是惋惜。
但他也不能说什麽,因为他看得出,意呆利人已经打得比布军和澳新军团更好了。
那可是毫无斗志的意面,他们都能打成这样,还有什麽好怪罪的?敌人的损失应该也不小吧。
最终,当天的战果统计出来了,意呆利人血战一整天,伤亡足有4000馀人。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对面的奥斯曼人,其实也折损了2600馀人。
其中1900人是在阵地血战中被杀的,还有700馀人是因为一开始猝不及防丶没料到布国皇家海军居然能从南北岸两个方向交叉炮击基利特巴希尔高地,结果被炮弹覆盖山背侧反斜面时所杀。
这一仗打下来,凯默尔师长的那个师,单日伤亡率就一下子逼近了20%!这是一个即将导致部队崩溃的伤亡速度。
好在这一天总算是扛了下来。凯默尔已经下了决心,以后再遇到一次这样的立体进攻,扛不住就直接走吧。
战斗结束后,凯默尔立刻让人打扫战场,把所有伤亡战友遗留下的MP15冲锋枪全部转移,重机枪可以留在原地,说不定还要用。
而攻上来的意呆利人战死后遗留的「维勒帕洛沙M1915冲锋枪」,也要全部缴获,虽然这种冲锋枪可能不如MP15好用可靠,但毕竟也是敌人的新玩意儿,值得研究一下。
只要其中有一两个技术要点值得学习,那也是好的——而事实上,凯默尔的判断也不算错,因为意呆利的「维勒帕洛沙M1915」,是全球首款没使用惯性枪机的冲锋枪。
之前德玛尼亚设计师雨果.施迈瑟为了省事儿,他是直接用了惯性枪机的,也就是枪机并不会完全闭锁,是靠弹簧弹性推住枪机丶射击的时候多多少少有点漏火漏烟。
而意呆利人这款枪,虽然可靠性差了,毕竟是有完全闭锁机构的,可以确保一点菸火都不从枪尾漏出来。
后世的高端冲锋枪,最终也是要想办法完全禁绝枪尾漏火问题的,所以拿去学习一下肯定不亏。
凯默尔一番打扫,最后发现己方伤亡士兵,竟遗留下了足足1300支MP15冲锋枪。而战死的意呆利人,也遗落了850支维勒帕洛沙冲锋枪在阵地上。
这些东西全部被拉回去,尤其那些意呆利货,直接交给德玛尼亚顾问研究。
——
PS:为了避免离开主角视野太久,支线只能猛推进度。
所以今天第一更就1万字整了,就为了确保今天能把视野拉回主角那条线。
中午的第二更字数可能也会多一点,这样才能把加里波利战役的开局阶段描写清楚。
大家放心,这场消耗战会打好几个月,现在只是写个开头,等将来要收网的时候,主角会亲自回来收网的。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