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快跑啊!是敦刻尔克的魔鬼回来了!(1 / 2)
第154章 快跑啊!是敦刻尔克的魔鬼回来了!
此后数日,加里波利半岛正面战场上。
穆斯塔法.凯默尔师长,带着他的奥斯曼陆军新19师,以及总司令冯.赞德尔斯上将临时拨给他的几个增援团。死死守住了基利特巴希尔高地,每天至少要击退敌澳新军团5轮以上的炮击和冲锋。
他必须守住高地至少七天,为友军在第二道防线挖掘反斜面坑道工事网丶在后续缓冲区深挖壕沟争取足够的施工时间。
后方的工地上,奥斯曼士兵丶施工人员和德玛尼亚教官,也都非常卖力,对施工的要求很严格。
「挖壕沟的时候,记得把朝西南方的侧壁挖得尽量垂直丶一些,该加护木强化的地方一定要加。但是朝东北方的侧壁可以挖得坡度缓一些,也不用加护木加固侧壁!」
「敌人是从西南方打过来的,而我军后续要往东北边逐次后撤丶打弹性防御,所以,面朝敌人的那一侧才要防御力尽可能强,掩蔽效果尽可能好!朝向我们自己的那一侧,随便修修就行了。不加固侧壁还便于敌人夺取阵地后丶我军炮兵继续轰击杀伤壕沟内的敌兵!」
「反斜面坑道要在山体正面稍微留出一个曲折的洞口,但洞口一定要拐两个弯,确保就算被敌人炮弹直接命中,弹片冲击也会被这两个弯吸收掉,确保洞口以内5米就是绝对安全区!」
奥斯曼士兵和工人也知道这都是事关自己保命的,施工起来完全不敢懈怠,全都严格听了威廉.凯特尔准将的防炮击经验。
这些经验,都是凯特尔从敦刻尔克丶到加莱,一次次抗击布列颠尼亚战列舰炮击总结出来的乾货。这世上再找不到一个挨过那麽多战列舰炮击的炮兵将领了。
后方二线部队每天的施工成果,也都会趁着夜间和一线的死守部队汇报沟通。
这样在一线死扛硬顶的凯默尔师长也能更有成就感,知道自己每多守一天,后方第二道防线的坚固程度就能提升数分。
两三天的时间倏忽而过,这天已经是8月28日,入夜时分,一名从后方小镇埃杰阿巴德来的德玛尼亚顾问丶威廉.勒布上校,又趁着夜色摸上了高地,来到凯默尔师长蹲守的一处掩体内,并且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埃杰阿巴德镇上的堑壕网经过三天紧急改造,已经差不多了。现在就剩后方二线山地的反斜面坑道了,还要至少五六天。」勒布上校说话很是开门见山。
「这是好事儿,放心吧,我再守五天都没问题!哪怕不靠小镇的缓冲,就直接死守这个山头!」凯默尔一听自己的坚持发挥了这麽大的作用,整个人都变得振奋起来。
勒布上校很快制止了他的无谓死撑:「倒也不必如此,我今晚来,还带了凯特尔准将的一个新建议。这两天,我们也观察了你的防守战术,发现一些小问题。
你之前也说了,敌人战列舰炮击结束的时候,如果你的部队从山顶背后的反斜面交通壕丶回到正面壕沟时动作太快了,就容易被炮击的馀波波及丶导致额外的伤亡。但如果回防得慢了,又容易被敌军多冲上来数百米,导致交战距离锐减,最后容易被敌军也冲进壕沟网打近战。
这个问题,在我军打过的几场西线战役里,其实根本就不算问题。我们在敦刻尔克,在加莱的时候,面对敌军战舰炮击后步兵立刻冲锋,都是宁慢勿快的。
快了有可能中计被骗丶敌人有时候并不是真正结束火力准备了,而是打完后稍停两分钟丶勾引我们重新进入阵地,然后再突然偷袭一阵炮击。所以我们宁可慢一点,慢了最多就是被敌人近身嘛,无所谓的,只要有冲锋枪,而敌人没有冲锋枪,近身就近身了!」
凯默尔上校闻言,不禁流露出羡慕的神色:「可问题就在于我们奥斯曼军队没有冲锋枪啊!」
勒布:「所以,昨天观察到这个问题后,我们已经紧急请示了。这次我军抽不出大批步兵主力来增援,也来不及调兵,所以只派了炮兵部队。但我们的装备是很充分的,给炮兵临时配属的近战防身武器也都是冲锋枪。
我们请示后,愿意把全部炮兵团的9000支冲锋枪,拿出其中的7000支给贵军一线防御部队。」
鲁普雷希特公爵的部队里,如今总计已经有数万支冲锋枪了,光是12个师的12个直属突击营,每个营就需要800支冲锋枪,加起来就是上万。鲁路修那个独立军各部加起来,也有一万多支冲锋枪。
正常情况下,公爵也没富裕到给每个炮兵都配冲锋枪。
只是此次作战,第6集团军的大部分人员需要休整丶为下一阶段的进攻战役做准备,但枪却不需要休整。公爵就大笔一挥,给来援的炮兵都装备了冲锋枪作为防身。
一个炮兵团大约有1500名战斗人员,这还没算团级以上的后勤体系,所以6个炮兵团凑出9000支冲锋枪也很正常。
你凯默尔不是怕回防慢了被敌人冲上来打近战吗?那就给你冲锋枪好了,这样你再也不需要怕澳新军团打近战了。
凯默尔闻言,简直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真是太感谢鲁普雷希特元帅了!居然肯给我们二线部队那麽多冲锋枪!这下您尽管放心,我们一定让澳新军团丢下至少两万具尸体!而且能多扛几天!」
……
次日,29日,清晨。
布国联军在山脚下受挫数日,早就憋了一股气。这天一大早,海面上的前无畏舰群和防护巡洋舰群,就再次亮出了从152毫米到305毫米口径的炮群,对着基利特巴希尔高地持续狂轰滥炸。
只可惜,舰炮再怎麽努力,也不可能打出迫击炮那样的高仰角,对于躲在山头后方反斜面深壕内的奥斯曼士兵而言,再怎麽炮击也只是隔靴搔痒罢了。
地中海舰队司令萨克维尔.卡登海军上将心里其实也清楚,但他知道,这种炮击至少能够让敌人被迫撤出预设阵地丶为一会儿即将进攻的己方地面部队多争取一些时间。
「炮击了多久了?」炮击打了足足几十轮,萨克维尔.卡登上将都有些走神了,才想起问身边人时间。
「司令,已经炮击了40分钟了。」一旁的参谋副官连忙提醒道。
「40分钟了麽……这都第几天了,再轰下去也没意义,5分钟后停火吧,然后停火3分钟,再补轰15分钟,再停5分钟,急速射5分钟!」
今早开打之前,登陆部队总司令汉密尔顿上将跟他说好的是75分钟的火力准备。但具体怎麽分配,中间要不要间隔,海军可以自行判断。
卡登上将这也是为了跟守军玩「狼来了」的游戏,指望反覆的停顿丶再急速射,让敌人做出错误判断,要麽投入早了丶白白被炸死,要麽投入晚了,让己方多冲上去一些。
此后半个小时,一切果然也按照卡登上将计划好的剧本在走,炮击停了两三次,勾引守军投入,也不知道守军到底有没有投入。但至少从望远镜里看炮击的效果,也没看到炮弹爆炸的位置有什麽残肢断臂飞起来。
「差不多了,可能是今天敌人终于被吓破胆了吧,怎麽勾引都不敢露头,延伸炮火,然后等陆军冲锋。」
随着卡登上将这边延伸炮火,岸上的汉密尔顿上将终于下令,让澳新军团的军团长约翰.莫纳什少将发起进攻。
约翰.莫纳什是个40来岁的澳洲人,正常情况下,少将是不配指挥这样的大军团的,澳新军团如今足有8万人,比布列颠尼亚本土的一个军人都多了。但为了激励这些殖民地士兵奋战,布国陆军部给了莫纳什一个布国少将军衔,让他亲自带兵。
澳新士兵觉得自己也受到了尊重,有了自己本邦国籍的军团长,士气也因此有所回升。在这次登陆战中,他们冲得很凶。
随着莫纳什少将的一声令下,数以万计的澳新士兵冲出堑壕,开始朝着基利特巴希尔高地发起冲锋。
「今天真幸运!肯定是敌人被持续反覆勾引的战列舰炮击吓傻了!以为这次还是假装停火勾引他们,所以一直没从山头后面回到正面阵地!说不定我们能直接冲上山顶打近战!」
一线的诸多澳新军官都是这般想的。就连在高倍望远镜里观察部下冲锋的莫纳什少将自己也是这麽想的。
莫纳什少将紧张得手心都有些冒汗了,捏望远镜都捏不稳,还得不停在军服上蹭汗。
「冲上去了!真要冲上去了!,距离山头都不到400米路程了!」
基利特巴希尔高地海拔高度本来也不算很高,只是相对周边地形比较高,那地方距离海岸线也就1公里多,所以海拔绝对值只有160米高。
然而,就在莫纳什少将内心狂喜之际,山头的情况终于发生了变化。
大批的奥斯曼士兵已经从山头背面通过交通壕涌回山头正面的阵地,然后开始居高临下依托掩体扫射。
这些奥斯曼士兵回到预设阵地也需要时间,并不是一瞬间就能瞬移回来的。所以火力一开始也比较稀疏,然后才渐渐密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