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八十六章 科曼必须出山(1 / 2)

加入书签

第186章 科曼必须出山

在中环圈地浪费了几天时间,艾娃加德纳知道香江只有六十万人口之后,又出现了犹豫,觉得在香江的土地投资不是一个好主意。

「你现在什麽都不要想,先回答我一个问题。」科曼笑呵呵的让艾娃加德纳稍安勿躁,随后问道,「你觉得英国人怎麽样。」

「英国人最坏了。」艾娃加德纳想都不想的回答。

英国长期是世界霸主压制美国,美国国内对英国的负面声音比比皆是,现在虽然美国已经开始取代英国在战前的地位,但艾娃加德纳长期接受的声音,还是让她对英国这个国家没什麽好感。

「这就对了,所以英国不会扩大开发土地面积的,只有把土地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才能确保用最小的投入拿到最大的收益。」

科曼详细的解释道,「香江北面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本不缺乏涌入的人口来接盘。英国需要的话就可以放松边境巡逻,吸收不了就管控边境,主动权在英国人手里。」

香江岛面积不大,但新界的土地不算小,理论上绝对不会出现后来那麽畸形的地产市场。

可是在港英政府存在的时间,英国人就是捂着多馀土地不开发,控制香江的开发面积,导致香江的房价居高不下。

如果没有外来人口的话,这种模式根本找不到足够的人接盘,但香江毕竟是未来三十年东方大国的唯一对外渠道,作用根本无可替代。

举例比喻就是,把未来涌入香江的外来人口当做是柴火,香江的开发土地则是一个大小适中的锅,英国不想造一口更大的锅,反正柴火源源不断根本不用担心没柴烧,造一口更大的锅反而要加大投入,维持现状对英国的利益是最大化的。

英国可以什麽都不做,借着香江独特的地位和外来人口,轻轻松松就可以从香江得到巨额利润。

科曼解释完了其中的猫腻,对着艾娃加德纳反问道,「也许现在英国人自己都没有认识到这点,但他们迟早会发现,你觉得这里的地产有发展麽?」

现在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英国人自己都对香江的发展没什麽头绪,同时香江也没这麽重要。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常公领导下的东方大国手中有这麽多优良的港口,香江有什麽竞争力?

香江最有竞争力的时候恰恰是一九四九年之后,从芸芸众生一下子变成了独一无二。

此时没有独一无二地位的香江,所以总督麦道高才会这麽重视艾娃加德纳的土地投资,在他看来,美国人可以直接投资魔都,根本不用来香江这种穷乡僻壤做土地买卖。

现在谁都不知道香江会因为常公的战败成为香饽饽,只有科曼知道,这是香江土地价格的最低点,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艾娃加德纳好似醍醐灌顶一般,看向科曼的目光意味深长,「亲爱的,你似乎了解英国的一切手段。」

「那当然,我是法国人。」科曼昂着头道,「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英国人这种见不得人手段的,就是我们法国。」

统一了对香江土地价值的共识,科曼没有急着去打听吴庭艳的进度,就和艾娃加德纳在宾馆过起了二人世界,维多利亚港的景色还不错。

艾娃加德纳站在窗边凝视着港口的夜色,回过头幽怨的看着努力的男人,起伏着断断续续轻语,「你真是坏透了,洗完澡非要顶我过来……」

「我不是看你很有兴趣麽。」科曼身体前倾下巴搭在艾娃加德纳的香肩上回答,「都说年轻人要勇于尝试。」

其实对于吴庭艳的劝说,科曼并不是多看好,至于原因说起来可能不令人信服,他觉得吴庭艳没参加过科举,所受到的教育导致没什麽能力。

科举这个东西越南也有,是从北方邻居身上学习的,越南这个国家其实很善于学习,只不过学的都样样稀松。

科举在东方大国也经历过不同阶段,也和当初的社会风气息息相关。

北宋的科举和唐朝的科举就不一样,诗词在唐朝可以是一个令人名满天下的入仕之道,但在北宋基本上是文人的一个加分项。

作为一个官员的加分是可以的,但不会成为安身立命的本事。本质上北宋比唐朝要现实的多,科举上也变得更为现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