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电解质水(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1 / 2)
第166章 电解质水(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陈炳文虽然让周志远研发脉动SKU产品,但他也知道SKU并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用不同的SKU抢占不同的消费场景或者是不同的渠道。
比如针对学生的功能饮料,就可以把脉动的名字改成夜猫子。
针对司机版的,也可以叫做一路发。
针对舞厅丶赌场丶夜总会的,就可以叫做通宵力。
每一个SKU都能精准的打击一个场景,形成无处不在的品牌错觉。
而同样的产品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场景。
做成不同的型号,规格和口味。
除此之外,按照陈秉文的规划,在夯实功能饮料基本盘的同时,必须着手增加产品储备,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一个正常的消费品公司绝不能仅依靠单一品类,哪怕这个品类目前如日中天。
正常的饮料企业,很少有红牛那样靠「单一大单品打天下」,而是呈现出「金字塔式」的产品结构。
用 1——2个超级单品稳住基本盘丶占领心智。
再围绕不同人群丶不同场景不断做「宽度」,把蛋糕做大丶把风险分散。
功能饮料无疑是陈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坚守的基本盘和现金奶牛。
但公司的未来,需要更多元的增长引擎。
在陈秉文的战略蓝图里,继功能饮料之后,下一个必须抢占的高地,是电解质水市场。
电解质水市场,无论是日本的宝矿力水特,还是后来者居上的「补水啦」,都证明了这一品类巨大的市场潜力。
它完美契合运动后丶出汗后丶甚至日常健康补水的需求,是一个兼具功能性和普适性的黄金赛道。
功能饮料主打的是能量补充和提神醒脑,而电解质水则专注于水分和电解质的高效补充,两者在功能上形成完美互补,能覆盖从高强度工作丶运动到日常健康补水的更广泛需求。
这样一来,陈记就占据了功能性饮料和电解质饮料两个蓝海赛道,形成了双核心驱动的战略格局。
所以,安排好脉动SKU开发,陈秉文把话题转到新产品研发上。
「周教授。今天过来,是有个新想法要和你聊聊。」
「哦?又有新点子?」周志远立刻来了精神。
他对陈秉文天马行空却又总能切中市场的想法早已佩服不已。
「嗯。」陈秉文点点头,组织了一下语言,「我们一直在做『补充能量丶提神醒脑』的功能饮料,针对的是脑力和体力消耗后的恢复。
但我在想,有没有一种产品,专注于『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针对的是身体水分和盐分快速流失的场景?
比如大量流汗。」
周志远推了推眼镜,疑惑道:「大量流汗?
运动后?
高温作业?
腹泻脱水?」
「对,就是这些场景。」陈秉文点点头,「普通的水能解渴,但无法快速补充随汗水流失的钠丶钾丶钙丶镁这些电解质。
如果能有一款饮料,口感清爽,能快速补水,同时科学配比电解质.你觉得市场怎麽样?」
周志远想了想,问道:「补充电解质,最简单的办法是喝淡盐水。甚至去医院输水同样能够解决问题,有必要专门生产补充电解质的饮料吗?市场会接受吗?」
陈秉文笑道:「淡盐水,甚至医院输液,确实能补充电解质,但它们属于治疗范畴。
而我想做的,是预防和日常维护。
就像人感冒了会吃药,但平时会通过锻炼丶补充维生素C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我的目标用户,不是已经脱水需要去医院输液的病人,而是那些即将或正在大量流失水分和电解质的人。
想像一下,一个刚跑完马拉松的运动员,是愿意喝一瓶清爽甘甜丶能快速恢复体能的饮料,还是去喝一碗咸涩的淡盐水?
一个在工地挥汗如雨的工人,是愿意随手在便利店买一瓶解渴又补盐的饮品,还是自己带个盐水壶?
医院输液是等身体出问题后的修复,而我们的产品,是在问题发生前或发生时,提供一种更便捷丶体验更好的防护和快速补充。
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市场。
周志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像我们的『脉动』,提神醒脑可以喝咖啡,但我们提供了更好喝丶更便携的选择。
这就是你说的消费场景和用户体验的升级。」
「没错!」陈秉文肯定道,「更重要的是,治疗是被动的,而预防和日常维护是主动的,市场潜力更大。
我们要做的,就是开创并定义这个日常科学补水的新品类。」
周志远搞不懂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如何匹配,但他明白怎麽研制新产品。
弄清楚陈秉文想要实现的效果,他看向陈秉文问道:「陈生,你是不是已经有了具体构想?」
陈秉文沉吟片刻,看似在整理思路,实则是在回忆前世宝矿力水特丶佳得乐以及补水啦几款电解质水的核心配方框架。
他不能直接说出具体比例,但可以给出方向和关键成分。
「我查过一些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的资料,」他谨慎地选择用词,尽量避免过于定性,「核心是模拟人体汗液的电解质成分,但浓度要略低于汗液,以保证快速吸收。
关键成分应该包括氯化钠丶氯化钾,可能还需要少量的钙和镁。
糖分需要一些,但不是为了能量,是为了促进肠道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最好用葡萄糖,吸收最快。」
周志远拿过笔记本记录,边写边说:「钠丶钾丶葡萄糖这个思路非常科学!
浓度低于汗液,保证吸收效率!口感确实是个大问题,既要含有这些电解质和糖,还得让人愿意喝,不能像喝药水。」
「这就是研发的难点了。」陈秉文点点头,「所以,这个项目,我想用一种更『笨』但可能更有效的方法。」
「什麽方法?」
「人体实测。」陈秉文说道,「实验室里可以做出无数个符合理论数据的配方,但哪个最有效丶口感最能被接受,最终要靠人喝下去才知道。
我们公司现在有这麽多工人,尤其是仓库的员工,每天搬运大量的产品水分流失很多,可以请他们饮用测试产品,记录身体反应和主观感受。
如果员工不情愿,也可以适当给点补贴鼓励。」
周志远眼睛一亮:「这是个好办法!理论数据是基础,但最终效果必须经过人体验证。
我们可以组织一个测试小组,定期进行运动测试,用不同的配方样本进行对比。」
「对。这件事你牵头,成立一个新的项目小组,专门攻关这个『电解质补充饮料』。」
陈秉文拍板决定道,「需要医学方面的支持,就去联系港岛大学医学院或者浸信会医院的专家,聘请他们做顾问。」
周志远点点头,「好,我先组织人手把理论框架和基础配方做出来。」
陈秉文补充道:「研发预算单独申请,需要多少直接报给方总监,我跟他打过招呼了。
这个产品,值得我们投入。」
离开前,陈秉文想起一事,问道:「对了,周教授,功能口香糖和能量棒的专利,申请都顺利吗?」
周志远回过神,连忙答道:「顺利!口香糖的微胶囊包埋技术和能量棒的成分配比专利,都已经在美国丶日本和主要欧洲国家提交了申请,港岛的批文已经下来了。
后续的国际申请,顾律师的团队在跟进。」
「很好。」陈秉文满意地点点头,「尽快完成实验室阶段的工艺固化,把生产参数确定下来.」
离开研发中心,陈秉文一个电话叫来了生产部的副经理锺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