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一章(2 / 2)

加入书签

杜尚若脸颊微微发烫,指尖捏着稿纸边缘:「我想赶在新年前开张,沾沾喜气。到时候咱们在新铺门口挂两串大红灯笼,再请附近的小孩来店里玩,多热闹。」

韩卢刚要应和,就听见布庄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伴随着略显殷勤的招呼:「杜姑娘,杜公子。」

两人抬头,只见赵秀才穿着一身崭新的青衫,手里提着个精致的油纸包,脸上堆着笑,快步走了过来。他走到案前,将油纸包往前递了递,目光落在杜尚若身上。

「前几日听闻姑娘在忙新铺的事,特意买了些杏仁酥,姑娘累了可垫垫肚子。」

杜尚若和韩卢对看一眼,王婶又把他们的事告诉了赵秀才。

杜尚若刚要推辞,韩卢却先一步接过油纸包,转手塞到杜尚若手里,语气带着几分熟稔的调侃:「赵秀才倒是有心,只是她不爱吃杏仁,她更爱城南那家的桂花糕。」

赵秀才脸上的笑僵了僵,强装镇定道:「是我记错了,下次一定留意。对了,尚若姑娘,前日我家乡听闻我在布庄工作,托人从江南带来一匹云锦,上面的纹样很是新奇,想来很适合做姑娘新铺的招牌布料,不知姑娘何时有空,我??」

「不必了。」韩卢打断他:「你见过我们自家画的纹样,比江南的云锦还要好看。」

他说着,低头凑近杜尚若,两人的额头几乎要碰到一起:「这里的配色,是不是该加些石青??」

杜尚若仰头看他,知他是故意的,眼里盛着细碎的笑意:「我也是这麽想的,可刚才试了几次,总觉得颜色太跳。」

「我来调。」韩卢说着,起身去旁边的木箱里取颜料,走之前还不忘揉了揉杜尚若的头发。

杜尚若见他做着平常不会做的事,眼里满满的防备,也没有阻止。她既决定跟他在一起,自然也想给他更多安全感。

两人一来一回的对话,亲昵得像寻常夫妻,赵秀才站在一旁,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

他看着韩卢调颜料时,杜尚若凑在旁边递水碗;看着韩卢不小心沾了颜料在手上,杜尚若立刻掏出帕子给他擦拭,眼神里的关切毫不掩饰。

这哪里是姐弟?寻常姐弟哪有这般毫不避嫌的亲昵?哪有这般眼里只装着彼此的专注?

赵秀才想起自己方才的满心期待,只觉得像个笑话。他手里还攥着为了讨好杜尚若特意准备的玉佩,玉佩上还雕着并蒂莲。可眼下,这玉佩却像烧红的烙铁,此刻握在手上烫得厉害。

杜尚若见赵秀才僵在原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手还死死攥着那油纸包,气氛实在尴尬,便轻轻拉了拉韩卢的衣袖,小声说:「我先进後院,把刚画好的纹样收起来。」

她怕再待下去,赵秀才更下不来台,也怕自己无意间的举动再让他误会。

韩卢笑着应道:「好,你先去,我跟赵秀才说两句就来。」

他目送杜尚若的身影拐进後院,才转过身,看向仍站在原地的赵秀才,眼神里没了方才的温和,多了几分疏离:「赵秀才还有事?」

赵秀才看着韩卢眼中毫不掩饰的护犊之意,又想起自己方才的自作多情,张了张嘴,想说甚麽,却最终只是摇了摇头,转身踉跄着离开了。

原来从始至终,韩卢那句「定了亲」,从不是谎言,是他自己不肯相信,自欺欺人罢了。

韩卢看着赵秀才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把案上的油纸包递给一旁的夥计,随後转身走进後院的休息室。

刚推开门,就见杜尚若正坐在窗边的小凳上,腿上盖着薄毯,见他进来,立刻抬头问道:「他走了?没说甚麽吧?」

「走了,没说甚麽。」韩卢走过去,轻轻掀开薄毯,看到她腿上的瘀青还是青黑一片,眉头瞬间皱了起来,语气里满是心疼:「怎麽还没好?都敷了三天药了,是不是还疼?」

她那天要追上官蕙撞翻了椅子,便留下了这瘀青,他每天早午晚都捧着她小腿替她上药,可到现在还是不消。

杜尚若看着他紧张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每次上药都轻得像挠痒痒,你都不用力揉,瘀血一直散不开,哪能有效果?当然不会好。」

韩卢拿起桌上的药酒,倒在掌心搓热,动作轻柔地覆在瘀青处,声音放得极轻:「上次稍微用点力,你都皱着眉喊疼,我哪敢再用力?」

韩卢掌心的温度和药酒的暖意缓缓渗进肌肤,舒服得让人昏昏欲睡。杜尚若靠在椅背上,眼皮越来越重,心底的安稳如同潮水般涌来,不知不觉间便闭上眼睛睡了过去。

醒来时,阳光已西斜,她活动了一下,伸了懒腰,动了动手指,忽然感觉到指尖多了一丝凉意。

低头一看,左手上不知何时多了一只银质指环。指环边缘雕刻着细密的兰花纹样,花瓣层次分明,叶脉清晰可见,大小也刚好合适,一看就是耗费了许多心思精心准备的。

她抬头,刚好看到韩卢正坐在不远处的桌边,低着头整理帐簿,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杜尚若眼中满是惊喜,声音里带着几分不可置信的轻颤:「这是??给我的?」

韩卢听到声音,立刻放下手中的稿纸走过来,自然而然地握住她的手,指腹轻轻摩挲着指环上的兰花纹。

「之前就想给你做个信物,看你总画兰花,就照着你的纹样刻了。以後再有人像赵秀才那样误会,你就把指环亮出来,告诉他们,你早就有我了。」

杜尚若看着手指上的指环,嘴角忍不住上扬,小声说:「知道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