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一章(1 / 2)

加入书签

第四十一章

没了李侍中的阻碍,布庄的生意很快稳定下来,韩卢每日盘点时,脸上的笑意都藏不住。

杜尚若画的花样积得多了,便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照看韩卢的日常起居上,在布庄里偶尔弹弹琴,日子过得比从前安稳了许多。

可这份安稳没持续多久,边关传来的消息就打破了平静。

被斩杀的南蛮头目原是边境蛮族部落的首领之一,他的死讯传回去後,蛮族各部首领震怒。

原本计划在今年年末发动的偷袭,竟提前了近三个月,且不再隐藏行踪,数万蛮兵明晃晃地集结在边境线上,旌旗招展,马蹄踏得尘土飞扬,大有一举冲破边关防线的架势。

消息传到京城时,上官蕙听闻蛮族提前动兵,她手指一顿,手上的笔险些滑落。

她想起自己对蔺夫人的承诺,更怕那蛮兵的铁蹄踏过蔺穆安的葬身之地,搅得他连死後都不得安宁。边军曾说,蔺穆安阵亡後,因战事紧急,只在战场附近的山坡上简单立了块木碑。

若蛮兵真的冲破防线,那片山坡必然会沦为战场,届时木碑被毁,尸骨无存,她如何对得起九泉之下的蔺穆安?又怎麽对得起蔺夫人的期盼?

她必须去边关,哪怕只是守在那片山坡旁,也不能让蔺穆安落得尸骨无存的下场。

当天下午,上官蕙便收拾好了行囊。她换上一身轻便的劲装,对着铜镜将长发高束成髻,额前碎发用细带束住,将长剑重新系在腰间。

蔺老将军得知她的决定後,没有阻拦,只叫来阿默,沉声道:「你随姑娘去边关,务必护她周全。若她有半分差池,你也不必回来了。」

阿默重重颔首,当晚便提着装有兵器和伤药的行囊,与上官蕙一同站在了城门前。

夜色如墨,城门缓缓开啓,寒风卷着沙尘扑在两人脸上,上官蕙回头望了一眼京城的方向,转身就踏上前往边关的漫漫长路。

消息传到布庄时,已是第二天,杜尚若正在给韩卢缝补被磨破的袖口。

「听说了吗?上官姑娘昨天就去边关了,果然是将门之女有这般风范!」

夥计的声音从柜台那边传来,杜尚若手中的针线「啪嗒」一声掉在地上,银针刺进了她的指尖,她却浑然不觉,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比宣纸还要白上几分。

她想起年初时等了蔺穆安整整半年,每日翘首以盼,最终等来的却是他阵亡的噩耗。如今上官蕙孤身前往战火纷飞的边关,那里刀光剑影,随时都可能丢了性命。

万一??万一上官蕙出了甚麽事,她连最後一个能聊起蔺穆安的人都没了。

杜尚若越想越慌,猛地起身就要去追,脚步踉跄着撞翻椅子,却被韩卢一把拉住。

他将她按回椅子上,蹲在她身前,轻声安慰道:「你先别急。她是上官家的人,身手本就不差,蔺老将军又亲自挑选人保送她,定会护好她。而且边关虽乱,边军也不是吃素的,蛮兵想冲破防线没那麽容易。她做事向来有分寸,不会让自己陷入险境的。」

「可我还是怕??」杜尚若的声音带着哭腔,眼眶泛红:「我等将军,等了半年,只等来坏消息。她这一去,边关战事不知要打多久,我怕??我怕我再也等不到她回来了。」

韩卢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来,让她稍稍安定了些。

他抬手擦去她眼角的泪,语气温柔却坚定:「不会的,她是为了给蔺将军守安息之地去的,她心里有念想,就一定会平安回来。我们就在京城等她,等她把蔺将军的尸骨带回,等她平安归来,到时候我们再一起给她接风洗尘,好不好?」

杜尚若望着韩卢认真的眼神,吸了吸鼻子,缓缓点了点头。

她知道韩卢说的是实话,可心里的担忧却丝毫未减,只能每日对着边关的方向祈祷,盼着战火早日平息,盼着上官蕙能带着蔺穆安的尸骨,平安回到京城。

上官蕙一去就是三天,这三天里,杜尚若做甚麽都心不在焉,边关的消息不灵通,听不到上官蕙的消息,她心里就慌。

杜尚若正对着新制好的布匹和稿纸出神,鼻尖忽然飘来一股甜香。韩卢端着一碟刚蒸好的桂花糕走过来,瓷碟上还冒着淡淡的热气。

「看你这几日总没胃口,想着你爱吃甜,就照着食谱试了试。」他将碟子递到她面前,指尖还沾着些许粉:「可能火候有点过,你尝尝看。」

杜尚若捏起一块放入口中,桂花的清香混着糯米的软糯在舌尖散开,甜度刚好压下心底的焦虑。

她抬眼时,见韩卢正紧张地盯着她的表情,忍不住弯了弯嘴角,眼底的黯淡也褪去几分:「比街上点心铺的还好吃。」

韩卢松了口气,眼底泛起笑意,顺势坐在她身边,帮她整理散落在案上的画稿:「最近布庄生意好,你也别太累。」

杜尚若抬手将耳边的碎发别到耳後,目光落在新布上:「你不是想早点开新铺吗?现在多赶些活,就能选铺面了。」

韩卢指尖轻轻拂过稿纸上错落的兰花纹样,墨色线条在杜尚若笔下舒展,竟比真兰更添几分灵动。

「那会是只属於我们的铺子,不是上官蕙手下的铺子,不为了谁,只为了我们,我当然想早点开张,想让你不用再看别人脸色做事。」他顺着纸页边缘将散落的稿纸逐张叠齐,低声劝道:「可我更怕你为了赶工熬坏了眼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