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8(1 / 2)

加入书签

花不以为然,“不老实不行。”

元氏和赵漾在她手里呢。

“他会不会偷偷回村啊?”

“不会。”梨花找干爽的衣服给他擦头发,“我阿奶可不是那么好骗的。”

想到老太太对长子的厌弃,赵铁牛心头稍安,“也是,三婶心头精着呢。”

赵广昌的离开并没激起什么浪花,因为闻五他们回来了。

不多不少,刚好十天。

他们拉了四车柴火回来,另外还摘了许多紫色的李子,背篓满满当当的,甚至背篓四周还绑了绳子,绳子上拴着滴水的艾草。

进篷后,几人筋疲力竭的瘫坐在地上。

“雨怎么还没停?”闻五躺着,身上的蓑衣都没力气脱。

赵铁牛上手帮忙,“别把地弄湿了。”

“容我喘口气。”闻五仰头望着噗噗响的草篷顶,良久,缓缓坐起道,“荆州的百姓今年恐怕不好过了。”

“用得着你说?”雨水成河,把对面山上的尸体都冲走了,草篷里的死尸也冲得到处都是,要不是黍子太多,不方便带走,他都想回村了。

几日前,大风乱刮时,隐隐约约能闻到山下的尸臭味。

他们的口鼻巾除了吃饭喝药就没摘过,他问闻五,“北边怎么样?”

“我们走了三天雨才小了点...”

赵铁牛震惊,“那你们运回来的柴...”

“柴是在密林里捡的,干的。”闻五如实道,“我们也想继续往北走,但山路太险了,无法,只能先回来。”

他说,“据我猜测,翻过那座山应该就是晴天了。”

赵铁牛上手脱了他的蓑衣,又去找了身干爽的衣服给他换上,“柴火能用就行。”

他们的炭四日前就只剩两筐了,这几日除了熬药,都不生火了。

赵铁牛把他的蓑衣和湿衣服晾在竹竿上,转身给他端药,“你们这四车柴,省着用估计也就十来天。”

早知道会缺柴,前几天就不燃火把了。

可惜后悔也没用了。

“那怎么办?”闻五抬起脚,给梨花看他的鞋。

出去时,穿的是荆州村长穿的尖头锦鞋,半道坏了,穿草鞋回来的,幸好那天多拿了双鞋,否则就要光着脚翻山越岭了。

梨花说,“你们先休息,柴火的事儿待会再说。”

刚说完,外面有人喊,“十九娘,你得来看看,对面山上好像有人。”

他们天天在草篷里熬药烤黍子,烟雾飘出去,肯定会引人来,村民的声音很急,而且伴着他的喊叫,草篷里的其他村民们齐齐停了活儿,神色慌张起来。

天色昏沉,雨雾飘渺,梨花只看到隐约的身影轮廓。

九个人,看身量好像不高,她迟疑,“是不是泥鳅他们?”

赵铁牛扛着铁锤,杀气毕露,“左右等他们走近了就知道了。”

他喊上几个益州兵,守在上山的木阶旁。

木阶旁有四块石头,是益州兵砍树发现的,担心荆州兵追来,就把石头搬到这儿来了。

雨太大,铺路的木板被冲走了些,但绳子没断,山下的人攀着绳子仍然能爬上来。

赵铁牛目不转睛的盯着对面山头,看他们前后坐成一排顺着湿滑的山坡滑到山脚,回眸和梨花说,“这帮人狡猾得很。”

这种法子,当初他们怎么就没想到!!

梨花也看到了。

那些人滑进水里,顿时被冲散,他们互相帮扶着彼此站起,然后越过凌乱的尸体,站在了木阶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