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57 章 当清太子驱除鞑虏(六)(1 / 2)

加入书签

第257章当清太子驱除鞑虏(六)

黄河失守,费扬古战死,恭亲王被俘后斩首示众,唯独裕亲王率残兵逃脱。就连派过去的使臣纳兰明珠,也在战乱中不知所踪。

种种消息震惊了四九城。

皇帝枯坐在乾清宫,怎么也想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就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了。然而黄河失守,直隶一马平川,贺氏整顿人马,即将北上,又因为攻下黄河天险,士气大振,皇帝也没时间多沮丧。连忙召集群臣商讨对策。

事实证明,不是每个臣子都能给出合适的建议的。

有臣子提议放弃京城,回关外。贺氏怎么也不可能追去关外吧!

在皇帝的上辈子,三藩打得正激烈的时候,皇帝也动过逃离京城的准备。但今时不同往日,活了两辈子,皇帝怎么也拉不下脸来像个丧家之犬一样逃走。

哪怕他真的动心了,也不会在这时候表现出来。

他怒斥了让他逃走的臣子,说他扰乱民心,让人把他推出去砍了。

皇帝命直隶做好战斗准备,他也穿上盔甲亲自到军营巡视一圈,以表示誓死捍卫京师。

直郡王向皇帝请旨去前线,他早就想出来了,就是皇帝一直不肯放人。现在贺氏叛军北上,直郡王不想再在京城里干着急。

本来就是武将,武将有武将的宿命。

皇帝最终答应了直郡王的请求。

然而,直郡王与贺氏的第一场交锋就以失败告终。贺氏颇有些财大气粗,大炮推过来,先来一阵炮弹轰炸,直炸得清军哭爹喊娘,手足俱断。

如果不是亲兵把直郡王死死压在身下,他已经断腿甚至去见阎王了。

直郡王只得先回到保定府,再图其他。他给皇帝的上奏中写道,贺氏的枪炮远胜于大清。每次开战,必定先炮火轰炸,大清将士死伤惨重。

这样的奏疏自开战以来,皇帝不知见了多少。从最开始的没当回事,到现在的追悔莫及,皇帝心想:若是当初没流放戴梓,是否就不会有今日这般局势。

然而前方吃紧,贺氏来势汹汹,皇帝没有时间感怀前世。他急忙命人去增援保定府,结果援军还没到,保定府先被贺氏给攻下了。

这次倒不是贺氏敢死队的功劳,而是城中士卒。他们也都是汉人,听说贺氏一向优待起义者,眼见保定府危在旦夕,城中的八旗士兵还在欺压他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设法和城外联系上,帮着他们攻破了保定府。

直郡王胤禔被亲兵拼死护着,逃出城外。

没有抓到最大的那一条鱼,攻城将领来向自家主公请罪。

胤礽道:“无妨,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等到了京师,我看他还能往哪儿跑!”

有幕僚担忧道:“那鞑子皇帝会不会丢下京城,逃往关外呢?”

诸将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胤礽则是想到了另一件事,满蒙不分家。这辈子皇帝加大力度削弱蒙古,蒙古那边早就

胤礽又想到一件事,因为他起兵造反,打下半壁江山,皇帝为了鼓舞士气,表示自己后继有人,才封老四为太子。也是在他走了将近十年后,皇帝才封佟皇贵妃为后。

所以,原主自杀前,听到的皇帝要立皇贵妃为后,四阿哥为太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个说话的小太监又是谁安排的!

胤礽率人在观察城墙上的胤禛,而胤禛也注意到了城外那不同寻常的一群人。他手中也有望远镜,只是没胤礽的看得远,在他看到的景象中,只见一群文臣士兵簇拥着一年轻人。

虽然看不清那年轻人的模样,但胤禛却觉得他与平常百姓不同,站在一群亲卫中如鹤立鸡群一般显眼。

要说理由,只能说那年轻人天生带着上位者的气势。

他问士兵能否炮轰那人所在位置,却被为难地告知,以现有红衣大炮的威力,还打不到那年轻人的位置。

这就好比打猎时遇到一只熊,而你却没有足够的弓箭一样。

胤禛只得放下心中不满,暗暗决定若是此战能胜,大清逃过一劫,定要多与西洋联系,买些武器弹药什么的。

以前他与他的父亲一样,认为大清地大物博,无需与海外蛮夷建交。而且他们也怕前朝遗民联系海外力量打回来,或者直接就是海外的某个势力打过来。所以直接闭关锁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