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3 章 · 第四十三章(2 / 2)

加入书签

余东家点头,“别眼红了,你们兄弟俩一个打理磨米坊,一个打理米铺,累是累了点,利也薄一点,但一年能赚不少钱。”

跟余老二有同样心思的还有不少人,画舫离开后,闾门渡口的看客还没散,一些人心里躁动着要去孟家纸马店拜师学艺。

茶寮后的民房里,几个男人围着一匹黄铜纸马,他们剪开纸马外层厚厚的纸皮。

“里面是稻草……绑这么紧?拿剪子剪。”纸皮通通剥下来,稻草也拆了一堆,余下一个竹条捆绑而成的骨架。

“把竹条拿来,我们对照着这个东西扎骨架,我就不信了,全吴县只有他孟家人会做纸扎。”一个瘦脸男人满脸的不服气。

要是孟父在此,就能认出这人就是最初要拿二十贯钱让孟父尽快教会他做纸扎明器的男人。

半个时辰后,男人拎起板凳把地上四不像的竹圈砸得稀巴烂。

*

吴门渡口。

画舫靠岸,船上的客人依次下船离开,在客人离开后,孟父、孟母和孟春一行人也从画舫上下来。

孟青留在最后,她拿两贯钱递给杜悯,交代说:“你送陈员外和陈管家回仁风坊,这是租船的费用,你下船的时候交给船家。”

杜悯点头,“多谢二嫂。”

孟青摆手,“不谢,你好我也好。”

杜悯笑了,“你们晚上别做饭,我知道一家食肆的饭菜滋味好,晚上我请你们吃饭。”

孟青想了想,依照今天下单的人数,杜悯往后不会缺钱,她点头应下。

孟青下船后,画舫离开吴门渡口。

“饿死我了,不回去做饭了,我们去牛记食肆吃饭。”孟父受财气滋润,一脸的红润,他豪气地要请客。

“行,我也累得不想再动。”孟母说,“月秀,文娇,你们也跟上,提心吊胆小半天,晌午让你们师父请客。”

“你们先去,我要回去一趟。”孟青说。

“我们等师姐一起。”沈月秀说。

“不用,我又不是不知道路。你们先去点菜,我到了就能吃。”孟青伸手问孟春要钥匙,她的钥匙给杜黎了。

拿到钥匙,孟青抱望舟回去喂奶,得亏今天人多,他一心顾着看人说话,把吃奶的事都忘记了,饿着肚子也没闹。

孟青快步回到嘉鱼坊,不等她掏钥匙,她看见大门敞着一扇,大毛在院子里咴咴叫。

“杜黎?”她在门外喊一声。

“你回来了?”杜黎又在清理驴棚,他直起腰看过去,说:“画舫宴结束了?”

“你知道了?望舟,你看他是谁。”孟青反抱着孩子,让他正对着杜黎。

杜黎丢下扫把,他走出驴棚拍拍身上的灰,见望舟咧嘴冲他笑,他高兴地说:“他这

次没生我的气。”

二人回后院,孟青坐檐下给孩子喂奶,说:“今天可热闹了,可惜你没看见。”

杜黎到的时候,画舫已经走了,他什么都没看见,对于她口中的热闹不了解,也就没什么感觉。他解下腰间拴的钱袋,兴奋地说:“我今天带两桶黄鳝来鱼市卖,大的十六文一条,小一点的十三文一条,一共卖了七百三十文。没想到卖这东西还挺赚钱,我打算以后常年逮黄鳝卖。这些钱都给你,我一文不留,我手上还有爹之前给的钱。”

孟青伸手接过来,说:“逮黄鳝还挺能赚钱,两桶黄鳝攒了四天?一天净赚二百文,这比卖米糕的小摊还能赚钱。”

杜黎点头,“只要能卖得出去,我以后天天晚上逮黄鳝,自己村里逮没了,我去隔壁村逮。”

孟青细细打量他几眼,眼下发乌,“你没好好睡觉?”

“我前半夜逮黄鳝,下半夜睡。”

“太晚了,会把腰子熬坏。”孟青说。

腰子熬坏?杜黎怀疑他听岔了,说:“不会把身子熬坏,我身子骨不错,从小到大没病过几次,也没看过大夫。”

孟青微微一笑,“我是说腰子,能让我怀上孩子的腰子。”

杜黎被口水呛到,他含糊地支吾几声,接不上话,只能默默脸红。

孟青也不说话了,等望舟吃饱,她把孩子塞给他,“走,去牛记食肆吃饭,晌午爹请客。你下午回去吗?你三弟晚上请客,请我们一家。”

杜黎又怀疑他听错了,“他请你们吃饭?”

“对,他今天跟许博士和陈员外搭上话了,为感谢我们提供机会,晚上请客。”孟青锁上门,路上,她跟他叙述这几天发生的事,“他邀请来的客人,谢夫子和林夫子都下单了,崇文书院的九个学子中有七个下单,被他坑来的州府学的学子也有上十个下单的,不过定金还没收,不知道他们日后会不会反悔。”

杜黎搁心里算算,他震惊地问:“这么多单子值多少钱?”

孟青嘻嘻一笑,“粗略估算有三百贯。”

杜黎咽口口水,他震惊地说:“我老丈人要成富商了啊!”

“那倒不至于,不是日入三百贯,这些单子要到年底才能收到尾款。平日里的生意还是靠丧葬人家维持,平头老百姓多数不会买今日展示的明器。生意会好一点,但也不至于会成为富商。”孟青解释。

来到牛记食肆,小二领孟青一家三口去包间,菜已经在上了。

“咦?女婿来了?你什么时候来的?快来坐。”孟父看见杜黎,他拍拍孟春,说:“挪个位,这个位置是你姐夫的。”

【作者有话说】

明晚八点见

第44章·第四十四章x\hw\x6\.c\om(xh/wx/6.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