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 · 处理胡亥的最好方法(1 / 2)
第111章·处理胡亥的最好方法
“臣以为该把十九公子挪得远一些,以免克到太子。”奉常着急忙慌道。
“挪远就行?”嬴政狐疑。
“就行了。太子天命加身,本不会这么容易被冲,此次也是机缘巧合,本就染了风寒,又恰逢十九公子降生,亥时阴气太重……”
奉常还在啰啰嗦嗦解释,嬴政不耐烦地打断:“多远算远?甘泉宫够不够?”
甘泉宫,就是赵姬老说噩梦最后病逝的地方。
“若是不够,那就雍城——或送燕国为质。”
燕王父子不是要互换质子吗?就这个克太子的“不祥”了。
把他送出去,两全其美,皆大欢喜。
“够够够,够了。”奉常悄咪咪擦擦汗,“等这番血气和寒气过去,大约开春,就可以把十九公子带回来了,到时候也不会再克……”
“不必了。”嬴政冷冰冰地下令,“传寡人的诏,将胡姬与其子,一同迁往甘泉宫,满月后即送往燕都为质。”
宦者令战战兢兢道:“现在就迁吗?”
“即刻启程!”
嬴政强行压下肺腑里往上窜的怒火,有时候真的希望自己能做个肆无忌惮的昏君暴君,把这帮听不懂人话的全拖出去杀了!
先炮烙再车裂!剁成肉馅汆丸子!
“唯!”宦者令脑袋一缩,屁滚尿流地撤出立极殿。
嬴政气得心都有点疼,静静地深呼吸,努力告诉自己这帮东西还有用,不能说杀就杀。
要是蒙毅在这就好了,至少不会唧唧歪歪多说这些废话,也不会导致他这么烦躁。
可惜蒙毅也是要睡觉的,他不上夜班。
秦王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太子,等乱如麻的心绪略定,接着问:“还要做什么?”
“太子的病症是风寒引起的,当用药还得用药,这样才能好得快些。”
奉常可不是“只敬神灵不吃药”那派的,否则他不可能在奉行实用主义的嬴政手里干到这个位置。
“还有,若可以,请王上今夜陪伴太子。大王身上龙气威严,震慑宵小再好不过了。”
嬴政无语地暗忖:还要你说?我不是正陪着吗?
太子发烧整夜不退,他倒是想睡,睡得着吗?
大冷的天,一个比一个烦!没一个有用的。
“寡人知晓了。”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甭管什么手段,都使上再说。
奉常对着一碗水和一碗小米,点上香,虔诚地拜下去,嘴里念念有词,祷告天地神灵,请求庇佑驱邪。
嬴政半信半疑地看着,摸了摸太子的手,不由自主地也默念:列代先王在上,请保佑大秦的国储无病无灾,平安康健……
等奉常忙活完毕,医者们轮番上阵,掐着时辰再度施针,总算起了效果。
“咳咳……”太子像溺水呛到似的,猛然急促地喘息,手指
,眼巴巴地来问。
每天都来,每天都问。正因如此,本来只是正月初一给嬴政的惊喜,后来一年比一年早,今年又赶上改历法的第一年,秦王的生辰与岁首重合了,巧妙地变得更盛大热闹,连少府令都忍不住早早来问,这花灯能不能提前几日就挂起来,沾沾岁首的喜气。
物质不够充裕的时代,人们对节庆的渴望要浓得多,因为这是寻常又辛苦的日子里,难得的欢乐与空闲,可以完全放松自己,沉浸在节日的喧闹里,吃点好的,打扮打扮,获得短暂的慰藉。
李世民就去问他的父亲:“可以吗?”
“有何不可?你的生辰也快到了。”嬴政毫不在意,“这些事,不是本就是你在弄吗?”
太子喜欢热闹,喜欢搞热闹,也喜欢凑热闹,嬴政只要松了口,不出几日,咸阳宫就挂满了金灿灿、红彤彤的各种灯笼。
最普通最常见的是竹骨纸壳的圆形或方形灯,稍微细致些的,便绘制了山水花鸟;几个比较重要的宫殿挂的是丝绢和琉璃灯,龙凤呈祥,年年有鱼,各种形态的花卉开满了咸阳宫,层层叠叠的牡丹与荷花尽态极妍,彩焕辉煌。
而后有胆大的臣子偷偷来问:“臣能不能仿制几盏挂在家门口呢?”
“能啊,这有什么不能?”李世民随口回答,还大方地送了他两盏灯。
尉僚高高兴兴地拎着灯,一路走一路看,吹着口哨哼着歌,不管遇见谁打什么招呼,都要兴高采烈地回复:“你怎么知道太子送了我鱼灯?好看吧?你没有吧?”
别说其他朝臣,就连蒙毅都受不了这刺激,立即也要了一对画着骏马的绢灯。
李世民还多送了他一个:“还有蒙武将军呢。”
“多谢太子。”蒙毅微笑,满面春风,脚步轻快地走了。
这看得其他人怎么受得了?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臣可以要一……”姜启才慢吞吞说了一半,太子就爽快道,“丞相看着挑吧,看中哪个就拿,少府还有很多。”
姜启就左顾右盼,摘走了树上一朵牡丹,施施然道谢离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