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章 二凤想让荀子当老师[VIP](1 / 2)
第27章二凤想让荀子当老师[VIP]
纸这个东西的长尾效应,从它被造出来的那一刻起,就在源源不断地向外发散。
这个年代信息流传的速度,显然是需要时间来发酵的。
而几个月前,才发酵到荀子的头上。
秦使们像鲶鱼一样不停地搅乱着六国的浑水,吕不韦的生意都快做到草原去了,一年到头都在瞎忙活的墨家卯着一股兴奋劲儿,仿佛一群眼看股市大涨纷纷下场往里冲的韭菜,拿着纸质版招贤令,走到哪炫耀到哪,包括但不限于诸子百家。
有钱有门路的呢,往往还要置办一套瓷器的茶具或者酒具,甭管喝什么,哪怕是清水,也得捏着那如玉的白瓷,故作风雅地请朋友或者死对头喝上一杯。
墨家嘛,嘴上说着“非攻”啦,“兼爱”啦,但不妨碍攻城利器库库一顿造,也不妨碍冲着法家儒家开嘲讽,骂他们没用,就知道嘴上哔哔。
“看到这纸了没?我们墨家造的。你有本事别用!就拿着你那竹简,还有那树皮,你就写吧,出个门竹简就得带几百斤,天天拿竹简手腕都能累折了!”
在兰陵养老的荀子,听着学生和人吵的架,觉得可有意思了。
“说的好像是你造的一样,不是秦国的少府吗?”
“那咋了,秦国的少府里不都是墨家的吗?我也是墨家弟子,怎么不算我的光彩呢?”
墨家这种团结和睦的风气一下子就把对方震住了。
“不对吧?你们不是在闹分家吗?都分裂成好几瓣了吧?”
“分开就不能再合上吗?你们儒家真迂腐。”
荀子的学生浮丘伯哽住了,落入下风,只好道:“你要去事秦就去好了,特地绕过来炫耀什么?”
“谁跟你炫耀了?我是来叫你一起去的。”
“叫我一起?我?”浮丘伯懵了。
“这可是纸,纸啊!有纸谁还用竹简啊?难道你不知道这两年有多少学者都往咸阳赶吗?谁不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写在纸上流传出去?你是愿意抱着几本书,还是愿意拉着一车竹简?”墨家弟子邓陵把招贤令往浮丘伯怀里一塞,“再不去可赶不上趟了。”
“等等!你到底急着去干什么?楚国又不是买不到纸。——虽然贵了点。”浮丘伯不解。
“哎呀,你这个木头脑袋。”邓陵急吼吼道,“我赶着去助阵啊。大秦造纸的小公子说要建太学,广招百家学者为博士,讲经述著,我要是不去,到时候吵架、呸,辩论的时候,辩不过法家可怎么办?谁不知道秦国重法,法家的人最多。”
浮丘伯不服:“我们儒家人也多!”
“你们多个屁!你们在咸阳吗?你们就多!我们墨家起码一半都赶去秦国了,你们还窝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埋头写文章呢。睁开眼睛看看天下吧,你们这帮腐儒!”
“我们才不是腐儒!”浮丘伯要气炸了,撸起袖子就要跟邓陵理论。
了咸阳,联系上了李斯,却得知秦王不在。
“王上在雍城举行加冠礼,一时半会回不来。”李斯忙解释道,“先生在这里住下,等待一段时日吧,咸阳最近颇为热闹。”
“秦王大约何时回宫呢?”荀子问。
“尚未可知。”李斯迟疑道,“最近发生了一场叛乱……”
他把能说的部分都和荀子说了,当然,稍微润色了一下,强调了秦王的料敌在先和英明果决。
“雍城发生了叛乱?叛军离咸阳很近?”浮丘伯很惊讶,“我们这一路走来,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啊。”
“所以我才对王上推崇备至。”李斯笑笑,不无骄傲道,“无厚入有间,游刃必有余。[1]能将这样突如其来的叛乱处理得迅疾如风,未乱先治,甚至不影响商旅过路、黔首春耕,怎么能不算明主呢?”
荀子深以为然,对秦王越发改观。
山东六国有不少学者,对秦国都有那么点儿偏见,总觉得秦国除了会打仗就是会打仗,言必“虎狼之秦”,骂必“西夷”,但仔细数一数,从孝公时代开始,秦国就吸收了挺多他国的人才了。
卫国的商鞅,魏国的张仪,赵国的李冰,魏国的范雎,卫国的吕不韦,楚国的李斯……
鉴于卫国的存在感堪比无花果的花,并且十几年前就被魏国兼并得差不多了,如果这年代秦国能开直播间,一定会喜气洋洋地表示:“感谢榜一魏国送来的人才!你们魏国真是人才输出大国呀,秦国的崛起和强盛有你们一半功劳!”
荀子本打算在咸阳安然等待,但是过了几日,李斯带回了不妙的消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