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0(2 / 2)
幸运的是,宁归竹很有耐心。
教导着小孩,宁归竹用竹条编了块网格板,以后教三人时,就可以把提前板书好的纸固定在网格板上,撑开后面的竹棍将其立起来,方便观看。
孩子乖巧,只教他们的情况下,宁归竹还能做很多事情。
有这经验在,宁归竹原本以为能轻松兼顾教书和教手艺,但真正开始忙活之后,还是手忙脚乱了好一段时间,每天一结束教学,他就只想躺着睡觉。
熊锦州心疼夫郎,接过了做饭的任务。
唔,宁归竹说,熊锦州做。
看着新鲜出锅的煎鸡蛋,熊锦州沉默半晌,道:“好像有点太黑了。”
宁归竹道:“没事,闻着很香,味道不会太差。”
明显比熊锦州有信心多了。
·
随着宁归竹的徒弟逐渐出师,安和县城内多了好几个吃食摊子,手艺一个比一个好,卖的东西风味各不相同,搞得原本的摊贩不得不多花些心思,将卖的东西弄出了花儿来,整个县城一派欣欣向荣。
陈县令转了一圈,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等走到人烟较少的位置时,才对跟在身边的晋汤道:“看来这宁归竹没说大话,他会的东西是真的多。”
晋汤笑着道:“他教学也厉害,学堂里留下来的那几个先生开始时什么都怕,教起来后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问什么都是宁先生讲过。”
陈县令一合扇子,“再过一段时间,这批纺织工也能出师了,麻线和织机准备得如何?”
“都准备好了。”
“嗯。”陈县令点头,“等他们出师就签合书,头三年必须得在纺织坊内干活,工钱按市价的八成来算。”
“我都记着呢,您放心。”
说话间到了纺织坊前,陈县令看着这一片新坊,忽然道:“纺织坊这个名字已经不合适了,等再将宁先生请来时,就改回去吧。”
“是。”晋汤闻言激动起来。
纺织坊最开始的定名是工坊,但陈县令找不到那么多愿意公开教授本领的工匠,工坊建成一年,里面没有半点人烟。
陈县令都想着要不要放弃这个法子时,上头搞出了新织机,他就想着借此机会寻个纺织师父也行,谁知道……
宁归竹,真真是个福星。
陈县令回到县衙,看见在阴影处打哈欠的熊锦州,乐呵呵地调侃:“你这没夫郎陪着,精气神都差了。”
“大人。”熊锦州站直身体行了一礼,又道:“这不是天气热嘛,人容易困些。”
陈县令笑着摇摇头,想起方才的事,对熊锦州道:“你今儿回去跟宁先生说说,最多再过半月就要请他来教其他手艺了,得将时间空出来。不过这回不给赏银,咱们改发月例。”
“我回去就跟竹哥儿说。”
陈县令心情愉悦地走了,熊锦州又躲回了阴影中,百无聊赖地等着下一次巡逻的时间到来。
傍晚。
宁归竹检查完孩子们的功课,放他们出去玩耍,挽着袖子在院子里检查腊肉的情况。
腊肉熏制的过程中,宁归竹偶尔会趁着太阳好,拎出来晒一晒,然后再放回熏棚里继续熏制。
轻飘的烟雾被关在熏棚中,不需要太多松柏枝,就能熏制上大半天,几天的时间过去,腊肉也差不多可以吃了。
宁归竹琢磨着切一块下来尝尝的事情,听见院门被人推开,抬头见熊锦州回来,眉目一弯,笑着道:“回来了。”
熊锦州凑到他旁边亲了一下,随口把县令
↑返回顶部↑